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图书
书法空间
敦煌写经
传世字画
书法资料
如何临习章草碑帖,学习写章草注意事项
学习章草的重要性章草、今草和狂草是草书的三个阶段,表明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若欲今草大成,当学章草。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即成宜今”又说:“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 《书学概论》又言“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
什么是章草?如何对章草分类?
“大多数人对章草的印象只停留在一些名家刻帖的认识范畴,对章草萌生的时代及其渊源于流变了解不多。从近百年来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墨迹来看,章草完全不同于今草,是与隶书一并产生的,由篆隶草写演化而来的书体,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不断趋变的过程(刘青凯语)。”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
书法创作中怎样表现主题?
古典书法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复与雷同,一个人搞创作常常可以重复一百张类似的唐诗,可以幅式都是条幅,书体都是行草,布局都是三行排列。如果书写技术过得硬的话,谁都不能否定这一百张作品都是好作品。但如果要区别其中的不同,那最多是每一首唐诗的文字内容不同而已。这样的创作无疑潜藏着不少...
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
(宋)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高清书法图片6张。...
什么是款识和题跋?
◇ 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 -、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突起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
徐渭书论精粹
银钩虿尾凭人说,何曾得见前人法?王子独把一寸铁,鱼虫翎鬣才能活。有时掷刀向壁哦,鸪鸧引鵛呼鴐鹅。门前同学三十辈,何人敢捉诗天魔?从此公卿尽倾盖,日轮未高马先在。老夫去边只二载,急走问之颜色改,向来传诀解不解?透网金鳞穿大海。——《醉后歌与道...
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书法作品欣赏
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书法作品欣赏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
书画家轶事:徐悲鸿画猪
刘海粟回忆梁启超的一篇文章里曾记述了这么一件趣事:1925年,刘海粟在北京,参加过新月社的一次聚餐会。当时与会者有梁启超、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姚茫父、王梦白等人。 酒席上觥筹交错,胡适忽然说道:“中国古诗很多,诗人都吃肉,就是没有人写过猪。这个畜生没有入过诗。” ...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名单
主 席:刘大为副主席: 王明明 韦尔申 冯 远 许 江 许钦松 杨晓阳 吴长江 何家英 范迪安 罗中立 施大畏 黄格胜 曾成钢 潘公凯秘...
请说出下列称谓各指哪些书法家?
请说出下列称谓各指哪些书法家? 钟太傅——钟繇 王右军——王曦之 王大令——王献之 欧阳率更——欧阳询 褚河南 ——褚遂良 张长史 ——张旭 李北海 ——李邕 颜鲁公 ——颜真卿 米襄阳 ——米芾 文待招 ——文征明 什么是“苍颉体”书法中到底有没有这种字体...
“九宫格”的创始人是哪位书法家?
“九宫格”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一种结构构造方案,欧阳洵将之引入书法练习,取其结构的平稳性和秩序感;诸葛孔明综合八卦和九宫理念,演化成九宫八卦阵,取其结构间的依存性;中国玄学更是将之引入奇门遁甲之术,加以引申利用。"九宫格"三纵、三横,形成9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单位,内部规...
什么是“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的运笔方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笔画一 侧 笔锋着纸后向...
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神仙卷》的故事
香港奇遇 1936 年,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在好友、时任香港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许地山夫妇的家宴上获知一个信息:一位德籍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而且正在待价而沽寻找买主。徐悲鸿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
谢稚柳书画鉴定轶事
1987年,全国书画鉴定组巡回鉴定到了安徽。在安徽省博物馆看到一幅华嵒的《寻春图》轴,绢本、设色,末署“丙子(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春写于讲声书舍,新罗山人并题,时年七十有五”。按画中华嵒的年款,此图正是华嵒去世那年所作。 &...
书法中的笔画有多少种叫法?
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