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图书
书法空间
敦煌写经
传世字画
书法资料
魏碑书法《龙门二十品》具体指的是哪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
现在谁是国内第一书法家?
启功过世后,谁是国内第一书法家? 启功在书法、国学、国画、考古、文物鉴定、历史研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其在文革中久经考验的人格更值得人们敬佩,虽然他没说自己是国内第一书法家,但是其成就和贡献足以说明一切,这个赞誉...
书法中三昧是指什么?
书法中三昧是指什么?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书法用生宣纸还是熟宣纸? 一般来说,写书法是用生宣,这样可以有墨的韵味,熟宣可以反复晕染,画工笔比较...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做,麻纸墨迹本,高28.7厘米,长77厘米,23行,共计235字。又涂抹34字,合计269字。《祭侄文稿》是一篇书札草稿,内容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本为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
书法\书道\书艺有什么区别?
书法和书道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说书法、书道、书艺,这之间是否有一种可以体察入微的区别。书法是指书法历史演进之中形成的,内在规定性所制约和导引的书写基本形态。书道是指更为自由的、籍借这种形式,只有系个人胸怀的生命姿态。书艺则更侧重...
书法中的“颜筋柳骨”是指的什么意思?
在中国民间说起学习书法,往往称道“颜筋柳骨”,当作学书者的楷模。“颜筋柳骨”,是分别指书法家颜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权(778—865)的 艺术特色。 先谈“颜筋”。颜真卿的书法,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世称“颜体”。俗话说:“书如其人。”...
元四家是?
六朝四家 六朝指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以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为首都。四家,画史上指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唐代张怀瓘评六朝画谓:“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六朝画罕见,尤以曹不兴之迹无存。元...
明四家是?
元六家 元代赵孟頫 、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合称。参见“元四家”。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关于划分山水画家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容台别集?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
金陵八家是?
画中九友 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九位画家的合称。见清初吴伟业所作《画中九友歌》。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龚贤、樊圻、高岑、邹哲、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他们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因聚居金...
篆刻技法图文详解
篆刻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们建议可以分阶段进行购...
状元刘春霖书法作品欣赏
状元刘春霖书法作品欣赏,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楷书《儒甑轩镜片》26.8×57cm西泠印社200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刘春霖行书《七言联》纸本129×32.5cm×2刘春霖《行书八言联》纸本170×36cm×2...
书法故事: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饶夫人马上把女儿五娘叫出来,并且把她许配给郑板桥,郑板桥后来高中进士,大小登科一道儿至...
书法故事:苏东坡轶闻
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
书法故事:才压江南
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拉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
书法故事“神笔王铎”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位大家,不得不提,一为王羲之,一为王铎。“先王后王”之说,讲的正是这两位,其中后者之于洛阳,更是生死以之。王铎,字觉斯,号嵩樵,159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圣贤庄(今孟津县老城村),故世人称之“王孟津”。如今,在孟津老城村,提起王铎来,乡亲们都是...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