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书法名词解释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与人生
书法创作是技法、情感、个性的混合体,是书法家思想、意趣、学养等方面的彰显。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一个人格鄙俗、精神境界平庸而又了无思想的人断不能进行书法创作。书法在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并赋予追求她的人虚静、笃恭、至思、...
书法艺术欣赏浅论
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美的享受,如何欣赏书法艺术,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的人把书法艺术欣赏描绘得玄妙异常,高深莫测,似乎是少数专家的事。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前人早已对怎样欣赏书法艺术作过不少论述,只不过有的阐述过于陈旧,用词又很生晦抽象,令人看了“...
禅意化境
宗白华说,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宗 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69页)。 唐代王维,曾被明...
赵朴初与沈尹默、林散之的两段书法缘
赵朴初先生(1907—2000)安徽太湖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宗教活动家、书法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诗词及书法,早年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长期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52年发起并组建中国佛教协会,并一直担任协会的领导工作。1992年起任西...
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中国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传统和精神,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从世界艺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同时又给世界艺术以影响,为西方艺术家所推崇。看一看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他们和探险家们的论述就十分清楚了。毕加索、马...
周汝昌谈书法
中国人爱字中国人爱字,是民族的天性。老百姓也知道珍重字迹。农民父老不识字,过年也讲究贴大红“年对”,还得找位会写的,不肯“凑合”。现今人更不知的:当初时常可见贴着“敬惜字纸”的“告...
印章历史及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q...
中国画中的名人字画怎么挂
中国画有一个挂的问题。挂画者,用画也。画挂在哪里,也是一门学问。二十多年前,我去考察刚刚落成的北京香山饭店,住了几天,我看到这里的客房布置都是名家手笔。然而画一只大老虎张口对着豪华的双人床,总是让人不安的。以往,首都的大建筑里曾挂过不少名人字画,然而许多大堂有它非常厚重的...
中国画题画的学问
西洋画画满,中国画留空。中国画的空白引出了题中国画的能力和学问,使中国画成为诗 或文 、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不管如何综合,有一个原则不能变,即必须以画为主,否则不啻中国画的异化。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
书法作品提款、落款常识
2010/9/11 17:15:39 点击:21366 评论:0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的徐邦达先生,是海内外有数的书画鉴定大家,被收藏界奉为宗师。但他之所长,并不只在鉴定古今笔墨,其自身也工于翰墨丹青。说来也奇,我与徐老之结识,既非由于鉴定,也不是求索墨宝,而是诗词唱和之缘。这怕是一般人很难“想”而“见&rdquo...
孙过庭《书谱》全文及释文
孙过庭《书谱》全文及释文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徐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
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
佛教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靠佛教经典,因此弘扬佛法,离不开写经与抄经。最早的写本佛经,多数是由佛教徒和在家居士发愿写的,主要发自一种宗教的虔诚,一则是因为以书写佛典,流传于世,具有极大的功德,这是一件自利利他的事。’再则是因为佛教要求佛徒通“五明&rdqu...
书画作品用印谈
在我国,书法绘画作者作品完成之后,都要或多或少在作品上钤盖几枚印章,尤其是近代书画家,几乎人人都有不少印章。在人们心目中,甚至已到无章不成书,无章不成画的地步了。小小印章,尤其是闲文印,虽是方寸之地,但往往成了书画作者们施展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通过用印,作者不仅可以表达艺术观点,...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