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题签
名人手迹
心经书法
书法专题
名家手迹
东汉摩崖刻石陠阁颂隶书集字对联50副
东汉熹平元年摩崖刻石《陠阁颂》隶书集字对联50副,附释文书法集联图片25张。...
集字书法对联欣赏《石鼓文集联132幅》
集字书法对联欣赏《石鼓文集联132幅》后附释文说明共计图片60张。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石上的篆书,故得名。鼓的直径约二尺,文字刻于石鼓中间部分,其文内容为四言韵文,记述秦国君游猎之事,故又名“猎碣”。直至唐初,石鼓一直被委弃于陕西陈仓之野(今陕西凤翔一带),故有“陈仓石...
东汉隶书欣赏《西狭颂》集字对联40副
东汉隶书欣赏《西狭颂》集字对联40副,摩崖碑刻字体方整古朴,雄强凝重。...
中国明代书画家王宠书法扇面作品专辑
中国明代书画家王宠书法扇面作品专辑王宠(1494-1533),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
高明柱书法题字欣赏
高明柱,字敬之,号寻径斋,1952年生,河南邓州人。感动中国十大艺术骄子,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荣宝斋特约书法家,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特聘书画师,全国十佳毛体书法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协会名誉...
黄檗高泉禅师书法墨迹欣赏《放生》
黄檗高泉禅师书法墨迹欣赏《放生》,规格:53×33厘米,放生福寿永绵绵--黄檗高泉手书。高泉性潡(1633-1695),明末清初东渡僧,属黄檗宗。俗姓林。字高泉。号云外。又称昙华道人,福建福州府福清人。十三岁出家,登福建黄檗山,师事慧门如沛禅师,并嗣其法。二十九岁(1661),奉...
蔡京书法题跋欣赏《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
蔡京书法题跋欣赏《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绢本,纵29.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唐太宗得杜如晦房元齡等十八人。佐命興邦。臣考其施為。皆不能稽古立政。然終致其君至太平者。蓋唐乘大亂之後。饑易為食。渴易為飲。故事半古人。功已倍之也。太宗嘗曰。秦漢不足襲。三代損益如何。房杜不能...
章草大家王荣年信札书法墨迹欣赏
章草大家王荣年信札书法墨迹欣赏王荣年(1889—1951),字世英,号紫珍,又号梅庵,出生浙江永嘉县永强区一官宦人家。23岁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著有《大罗杂咏》等。王荣年章草书法没有刻意讲究结体和用笔,古拙中透出一股清气,被时人誉为:“其书熔篆隶碑帖于一炉。真书、行、草兼工,临褚...
董其昌行书题跋欣赏《跋王献之洛神赋》
董其昌行书题跋欣赏《跋王献之洛神赋》,天启五年暮春董玄宰书于天津舟次。...
日本高僧木庵性瑫禅师书法墨宝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渡日高僧木庵禅师书法墨迹欣赏,28.7 x 55.9厘米,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木庵性瑫(1611—1684)清初入日籍僧人。俗姓吴,字木庵,号性瑫。福建泉州晋江人。五岁失双亲。1628年(崇祯二年)在开元寺印朋门下瑫发出家。顺治十一年(1654)应请住持永春县象山...
张孔孙行楷书法《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
张孔孙行楷书法欣赏《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纸本,纵28厘米,横2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此件书法题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对鉴定苏轼《二赋》的真伪及流传经过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研究金代书画收藏史有一定的帮助。题跋字数不多,行楷字迹安排妥帖,笔画错落有致,纯熟流畅。张孔孙...
董其昌书法题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董其昌书法题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题跋清代王翚临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渡日高僧清拙正澄禅师墨迹欣赏偈颂+平心字号
元代渡日高僧清拙正澄禅师墨迹欣赏偈颂+平心字号,清拙正澄(1274~1339年),也称正澄和尚,中国元代福州人,俗姓刘氏。十五岁出家,受戒于福州开元寺。曾向福州鼓山寺平楚耸禅师,杭州净慈寺愚极慧禅师参学佛法。而后游方各地,历参虎岩寺、东岩寺、月庭寺等。古林、...
明末清初陈洪绶行草书法扇面作品10幅
明末清初陈洪绶行草书法扇面作品10幅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云门僧。浙江诸暨人。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陈洪绶《行草七绝诗》扇面 纸本 约顺...
于谦书法题赞欣赏《题公中塔图赞》
于谦书法题赞欣赏《题公中塔图赞》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