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题签
名人手迹
心经书法
书法专题
名家手迹
中国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书法墨迹
中国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书法墨迹顾廷龙1904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1931年毕业于持志大学国文系。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
文彭隶书欣赏《题张来仪怀友诗后》
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彭隶书欣赏《题张来仪怀友诗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安石之婿蔡卞书法墨迹赏析
王安石之婿蔡卞书法墨迹赏析蔡卞(1053-1117),字元度,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胞弟。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绍圣四年(1097),蔡卞拜为尚书左丞。徽宗政和...
吴熙载信札手迹欣赏
吴熙载(1799-1870年),初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诸生。从包世臣学书,篆、分书功力尤深。篆刻远承邓石如,是晚清较有影响的书法篆刻家。绘画作品亦高雅有致。吴熙载《致伯山诗函》释文:郑家风节贻闺秀(怀苏夫人为郑超宗裔孙),戚党咸称是女师。刲股两番轻白刃(一次为...
民族英雄袁崇焕书法手迹
民族英雄袁崇焕书法手迹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中式三甲第四十名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明末著名军事家。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力挫后金八旗,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王鸿绪行书题跋柳公权《兰亭诗》
王鸿绪行书题跋柳公权《兰亭诗》,康熙五十七年(1718)冬十月廿二日,横云山人王鸿绪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鹏致崔学路信札及书法题字
沈鹏致崔学路信札及书法题字信封沈鹏书法题字:玄一书道沈鹏复信:“临习颜书有素,点画之间颇见功力。细看之下,感到有些用笔尚嫌臃肿;捺笔收尾处也还可以再含蓄些。”紧接又提出“再是我认为,要求得进一步的成就需多方吸收,死守一家,不免局限。在你临习一家已能深入的情況下,更宜博采众长。”取...
明代董其昌书法题跋墨迹《题赏菊图》
明代董其昌书法题跋墨迹《题北宋赵令穰陶潜赏菊图卷》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此赵大年学右丞笔也,名家晚年......
苏轼后人苏伯衡书法墨迹欣赏
明代苏伯衡书法题跋赵大年陶潜赏菊图,洪武乙丑(1385年)三月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人。生卒年均不详,苏轼九世孙,苏友龙三子。受业许谦之门,苏伯衡好读书,学问渊博,尤以古文名世。著有《苏平仲文集十六卷》。元末贡于乡。明太祖辟礼贤馆,伯衡亦被延致。擢翰林编修,乞...
鲁迅先生手迹《二十四孝图文稿》
鲁迅先生手迹墨宝《二十四孝图文稿》鲁迅: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局部局部局部...
元代张枢信札墨迹鉴赏《万里江山帖》
元代张枢信札墨迹鉴赏《万里江山帖》,29.6×48cm此帖是以学生自居的张枢向杨维祯讨教诗文写作的信札。元末有三位张枢,张梦辰与张子长皆为隐士,且长于杨维祯。此张枢虽生平履历不详,但《石渠宝笈》中有“元人诗帖一册”《和杨维祯草元阁诗》,署款“书巢生张枢”,应即本帖作者无疑。释文:...
明代吏部尚书詹同文书法墨迹
明代吏部尚书詹同文书法墨迹--为思本平章公题陶靖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洪武元年,进翰林直学士,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
明初应光霁书法《题杨微二骏图卷》
应光霁(明初淮南人)行草书法《跋杨微二骏图卷》,纸本纵25.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末文学家张翥手迹《王师大举帖》
元末文学家张翥手迹《王师大举帖》,29.5×42.6cm,上海道明2010秋拍,成交价487.2万元。考此札内容当为至正二十五年(1365)所作,可补史书之佚,信中所言之权奸即孛罗贴木儿,王扩扩即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张翥(1287-1368),字仲举,晋宁人。翥幼年即精通音律,...
民国时期高官谭延闿书札墨迹欣赏
民国时期高官谭延闿书札墨迹欣赏谭延闿(1880-1930),字祖庵,湖南茶陵人。历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其书法尤以颜字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病余诗笺》 谭延闿《致山父书札》 谭延闿《致山父》书札 谭延闿书札谭延闿《和邠斋》书札 谭延闿《赠天隐诗...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