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图书
书法空间
敦煌写经
传世字画
书法资料
清代吴滔《雪鸿爪景册》9人书法题跋
清代吳滔雪鴻爪景冊,尺寸:縱33.2公分;橫40.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吳滔(1840-1895),字伯滔,號踈林、穌林,室名來鷺草堂。浙江石門人,工山水花卉,1860年代曾避難上海,後往來滬杭賣畫。與吳穀祥、吳昌碩並稱「三吳」。本冊作於1887至1892年間,受湖州沈蘆汀之...
明代唐寅36岁书画作品《南游图》
明代唐寅《南游图》,24.3×89.3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弘治十八年,时唐寅三十六岁,二月琴师杨季静赴金陵,写南游图为赠。江上春风吹嫩榆,扶琴送子曳长裾,相逢若有知音者,随地芟 茆好结庐。明代徐尚德书法题跋徐尚德,字若蓉,初名元寿,字尚德,明代江阴人,诸生,...
沈尹默楷书《临唐姜遐碑》
沈尹默临书墨迹系列《沈尹默临唐姜遐碑》,2011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清代小楷手写本《江宁省州县图说》
江宁布政司属府厅州县舆地全图,小楷书法颇为秀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江宁在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设立为省,省级布政司在清朝八大总督之一的两江总督的监管下成立。其地跨江襟海,南连安徽和四川,北邻河南,管辖四府、两个直隶州、一个厅和三十三个州县。...
南宋赵伯骕山水画《万松金阙图》附书法题跋
南宋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纵27.7厘米,横1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伯骕(1124—1182),字希远,宋朝宗室,赵伯驹之弟。官至和州防御使。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绘画上与兄齐名,风格亦相似。其青绿山水在唐代大青绿画法的基础上,糅合了北宋文人画家的一些画法和趣味,改唐代青...
文伯仁《秋浦送别图》+王谷祥彭年书法题跋
明代文伯仁《秋浦送别图》,绢本手卷,画心31×122cm。1544年作,款识:嘉靖甲辰仲春,五峰文伯仁写。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长洲(今苏州)人。文征明侄儿。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笔力清劲,巌峦茂密。亦善画人物,能诗。王谷祥书法题跋式启三秋宴,言...
元代吴睿篆书词卷《张渥九歌图》
元代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吴叡书辞卷,28×602.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屈原像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镇,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
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国画作品欣赏
启功是当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曾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启功的画也极见传统的功力,勾勒皴染,无一笔不见功力,空灵淡雅之中,颇饶秀丽超逸之美。山水画层次丰富,意境高远,竹石画韵味醇厚,灵动婀娜,与其书法具有同样的美学风格。 启功荷叶图 启功朱作竹翠作兰 启功朱竹 启功潇湘春雨 ...
清代蒲华草书《诗评四条屏》等
蒲华书法异于同时代的任何书家。在碑学大潮下,一些书家为了塑造自我面目,追求自我风标,向碑学深处开拓。自邓石如、何绍基和赵之谦之后,碑学的成功实践已为碑派书法开辟了新路。在这一潮流中,甚至会出现象徐三庚、陶濬宣等极端地走火入魔的书家。从劣的方面来说,要加以批判,但从好的一面来说,这...
蒲华行书欣赏《自作诗四首》
蒲华行书欣赏《自作诗四首》 款署:己酉春三月明斋仁兄鉴家属题。仇文山制瑶台春晓图。率成四首以应教正。秀水蒲华。...
明代楷书欣赏《明孝康张皇后授箓牒简》
明孝康张皇后箓职牒图卷,54.61X2743.2厘米,美国圣迭戈艺术博物馆藏。 大云篆书:三洞赤文總真仙簡 《箓牒》正文泰玄都省盖闻真经宝箓,玉轴琅函,昔秘上天,不传下世。逮圣师之启运,由龙汉之开图,自此宣行,真灵是赖。安镇国祚,保天长存,际遇斯文,获福无量......
乾隆书法御题钱维城花卉册页
乾隆御题《题钱维城花卉十二帧》册页,设色纸本,17.5×37 cm×12,每页有乾隆御题七绝一首。钱维城,字敏磐,清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擅画,初从陈书学花卉,后刻意画山水,得意于石谷、麓台之间,笔墨拙厚,足与张宗苍雁行。此册作折枝花十二种,没骨晕染,精工刻意,...
明代沈度书法题跋《归去来辞图》(伪)
明代沈度书法题跋《傳宋李公麟畫歸去來辭》(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署:永乐壬寅秋七月既望,华亭沈度谨识。...
元代俞希鲁书法《郭天锡文集序》
元代俞希鲁书法《郭天锡文集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俞希鲁,字用中,丹徒(今镇江)人,俞德邻子。俞希鲁出身世家,学识渊博,当时京口之碑文,多请他作,时与青阳翼、顾观、谢震,合称“京口四杰”。历任江山县令,永康县令。所在任上都注意兴办学校,聘请名儒讲学,均平民众徭役。最后迁儒林郎、松...
老字据《詹德沐立转典尽租备出无利碛底银字》
詹德沐立轉典盡租備出無利磧底銀字,咸豐十年二月,臺中東勢詹家捐贈,臺北故宫博物院藏。民間古契字(老字據)係傳統漢人社會通行的文書,以作為身分、財產,以及土地建物等產權移轉的憑證。在閩粵漢人移墾臺灣之際,亦將藉由契約文書作為憑證的產權移轉方式攜來,並成為見證原住民與漢人關係的重要史...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