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画馆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黃门帖》
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黃门帖》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幼年随父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行草书法赏析《初月帖》两种
王羲之行草书法赏析《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张瑞图行草书法《梦游天姥吟留别》
明代张瑞图行草书法欣赏:李白七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果亭山人书法图片28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
明代杨慎书法欣赏《石马泉诗二首》
明代杨慎书法欣赏《石马泉诗二首》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为少师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授业于大学士李东阳门下,曾参与修撰《武宗实录》。是明代中叶的文学家,兼长经学、史学、哲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法绘画、戏曲音...
王羲之草书欣赏《贤室帖》两种
王羲之草书作品欣赏《贤室帖》两种,附释文书法图片4张。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
傅山草书欣赏《七绝诗屏》四幅
清代傅山草书作品欣赏《七绝诗屏》书法四幅,绫本,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李应桢行书欣赏《大石联句册》
明代李应桢行书作品欣赏《大石联句册》李应桢(1431-1493),长州(今江苏吴县)人。明代书法家。初名甡,字应桢,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景泰癸酉(1453)举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弘治初中太仆少卿。善古文词,甚负时誉。博学好古,广阅古帖,书法篆、楷俱入格,字势皆清润端方...
文徵明行书作品《李令君登君山二首》
明代文徵明行书作品欣赏《李令君登君山二首》纸本,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释文:同江阴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浮远堂前烂漫游,使君飞盖作遨头。烟消碧落天无际,波涌黄金日正流。禽鸟不知宾客乐,江湖空有庙廊忧。白鸥飞去青山暮,我欲披縰踏钓舟。云白江清水映霞,夕阳栏槛见天涯。乱帆西面浮空下,双岛东来...
米芾行书欣赏《潇湘八景图序》
米芾行书欣赏《潇湘八景图序》,李琪家藏书法图片13张。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
王羲之草书欣赏《幼年帖》拓本
王羲之草书作品欣赏《幼年帖》拓本...
明代金琮书法赏析《致民望札》
明代金琮书法赏析《致民望札》,该信札是金琮晚年所书。用笔极精当,往復起收无不如意。线条润而有骨,结体俊丽之中有拙,枯润交替,宽舒恬淡,风神逸宕。《三希堂法帖》曾收之。金琮,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人。少聪颖,好吟咏,善书画,初法赵孟頫,晚学张雨。其书法偏向于厚重-路,倾向沉稳...
清代邓石如隶书册页《西铭》
清代邓石如隶书册页欣赏:张载《西铭》,隶书书法册页17页。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安徽怀宁人。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
颜真卿行书欣赏《将进酒》集字版
颜真卿行书欣赏《将进酒》集字版书法图片8张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释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
文徵明楷书欣赏《顾春潜先生传》
文徵明楷书欣赏《顾春潜先生传》嘉靖二十一年书,文徵明时年七十三岁。此作结体方正平稳,既有晋人古雅舒和的气韵,又融入赵孟頫姿媚秀丽的特点,通篇千余字一笔不苟。这件珍迹纵一百一十八点八厘米,横四十九点七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
晋代王羲之行书欣赏《贤女帖》
晋代王羲之行书欣赏《贤女帖》,为《尔令帖》的后部分内容,入刻《宝晋斋帖》。释文:贤女动气疾,当时,乃勿勿。今以除也。他等皆知孝思。先日之欢,于今皆为哀苦,触事切人,处此而能令哀恻不经于心,殆空语耳。一至于此,何所复言。...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