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名家手迹
>
名人手迹
包世臣文稿手迹与陈孝廉金城书
包世臣(1775-1853年),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嘉庆十三年举人,官江西新喻县知县。工书,肆力于北碑,兼习二王。晚岁寓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自署小倦游阁。此稿即“十七帖疏证...
翁方纲书法信札手迹欣赏
翁方纲书法信札手迹欣赏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一号苏斋,大兴(今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进士,累擢内阁学士,左迁鸿胪寺卿。精研经术。性嗜金石,考订精审。书法师欧阳询兼取晋唐诸家,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时称四家。曾得宋椠《施顾注苏诗》,因以“宝苏”名室。著有《...
李鸿裔手稿欣赏
李鸿裔(1831-1885年),字眉生,别号香严,晚号苏邻,中江人。咸丰元年举人,同治间官至江苏按察使,后居苏州。家藏金石书画碑版极富。著有《苏邻诗集》、《苏邻便读》等。 此稿记同治十三年事,作者...
老莲陈洪绶手迹欣赏
陈洪绶(1599-1652年),幼名莲子,又名胥岸,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国子监生。崇祯中召为中书舍人。明亡被俘不屈。工画人物。亦善书。绘《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版刻传世。有《宝纶堂集》。释文:弟甚苦奔驰,又甚苦主人奔驰。不唯笔墨不灵,即饮食亦无味,故每不敢赴人家之邀,或...
成亲王永瑆手札欣赏
永瑆(1752-1823年),清高宗十一子。乾隆四十五年封成亲王。嘉庆四年任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旋罢。卒谥哲。工书,是满清皇族中颇有名气的书家。有《诒晋斋帖》、《诒晋斋集》行世。释文:皇十一子奉启苇耜师傅座右:接手翰,悉体履康和,甚慰。遥念绵懃,今岁课程实属向来未有之纯密,...
姚鼐信札手稿欣赏
姚鼐(1732-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又字稽川,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擢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纂修官。主讲钟山、紫阳书院40年。工古文,为“桐城派”魁首。其书清雅隽永,虽是取法晋唐,却不乏碑意,为时人所宝。编有...
王铎行书书法手稿欣赏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福王时任东阁大学士。顺治间降清,官授礼部尚书,卒谥文安。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书法,其书由二王入,尤喜学王献之书,兼学米芾,师古不泥古,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对后世乃至当代都极具影响。...
浓墨宰相刘墉信札手迹欣赏
浓墨宰相刘墉信札手迹欣赏刘墉(1720-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又号木庵、青原、香岩等。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充《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卒谥文清。刘墉书从颜真卿出,但较之颜氏更显圆润浑厚,作书喜用浓墨,遂有“浓墨宰相”之称。他与翁方纲、王文...
徐渭书法手迹欣赏
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等别号。徐渭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著有《四声猿》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
姚志忠书信手札
姚志忠1939年生于辽宁沈阳。笔名哲成,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阳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书法研究会主席,海城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沈阳分校副校长。...
张季鸾手札欣赏
张季鸾(1888-1941),陕西榆林人。原名炽章,以字行。笔名季鸾、一苇、少白、榆生。清末留学日本,出版《夏声》杂志。辛亥革命后在京创办《民立报》,在沪开办《民信日报》,先后任京沪《中华新报》总编辑。一九二六年与吴鼎昌等在天津接办《大公报》,任总编辑。一九三六年主持上海《大公报...
温肃手札欣赏
温肃(1879-1939),广东顺德人。字毅夫,号檗庵、清臣,室号百甓斋,近代岭南著名书家。温肃的书法得益于宋代黄山谷行书最多,长枪大戟,仪态可掬。或许是性格使然,他写行书没有黄的开张气度,笔致间多了些温润的成分,因此他的这种书风在清末民初的书坛中很难凸现出来。...
益龄信札手迹欣赏
益龄是梁鼎芬的学生加表弟,信中“番禺表兄师”、“节师”等称谓已明明白白地传递了这一信息。再细审其书法,无论用笔、结体都明显受到其师的影响。梁鼎芬早年习过欧阳询、柳公权和黄山谷,在益龄的笔下也很好地得到传承。不过他没有了梁鼎芬晚年的率...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