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碑帖长卷
>
书法碑帖
唐睿宗李旦撰并书《孔子颜子赞残刻》
唐睿宗李旦撰并书《孔子颜子赞残刻》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孔子顔子讚殘刻 / 唐睿宗李旦撰并書. 正書原刻. 曲阜, 唐開元11年[723]5月. 未托裱,墨紙尺寸:49x49 cm. 民國拓本. 碑石現在山東曲阜孔廟. 北宋政和6年(1116)8月15日夏鰭題刻孔子...
隋代丁道护传世楷书拓本《启法寺碑》
隋代丁道护传世楷书拓本《启法寺碑》丁道护生卒年不详,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隋文帝时书家。官襄州祭酒从事。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在当时名声颇大,对初唐真书颇有影响。明丰坊《书诀》列记钟、王以来善书者,隋四人,丁道护名在其三。米芾《海岳名言》视丁道护与唐之欧阳询、虞世南侪类,并为变革古...
金代任询行书韩愈秋怀诗十一首
金代任询行书韩愈秋怀诗,来源于墨缘堂藏真法帖。任询(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正隆二年(1157)进士。历官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诗文书画俱工,山水师王庭筠,擅真、草二体书。任询书学颜真卿,集众家之所长,其字钟灵毓秀,书法作品多尚...
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章草《急就章》
西晋著名书法家索靖章草《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复字,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非他蒙学诸书可及。索靖 (239-303)字幼安,敦煌 (今甘肃)人,张芝姊之孙。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谥...
唐代楷书石刻《信法寺弥陀像碑》
唐代楷书石刻《信法寺弥陀像碑》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 信法寺彌陀像碑 / 鄭萬英撰. 正書原刻. 元氏, 唐顯慶3年[658]4月8日. 剪裱經摺裝, 墨紙尺寸: 25 x 15 cm. 民國拓本. 額陽文篆書....
康熙楷书石刻《御制中台菩萨顶碑》
康煕楷书石刻《御制中台菩萨顶碑》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
清圣祖康熙楷书《御制五台山广宗寺碑》
清圣祖康熙楷书《御制五台山广宗寺碑》广宗寺位于台怀镇北侧营坊村山腰,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清代曾加修茸。寺院占地面积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阁近三十间,布局紧凑。寺内居中建有铜瓦殿三间,木质构造,上檐覆盖铜瓦,为五台山寺庙中一奇观,故广宗寺俗称铜瓦殿。广宗寺碑局部...
噩侯驭方鼎铭文拓本 赵叔孺旧藏
噩侯驭方鼎铭文拓本,赵叔孺旧藏。典籍中的鄂、咢等,金文中写作噩,是南方一个大国的国名。西周前期、鄂国的君主具有侯的爵称,其地位在一定的时期内比楚国君主还要高。从青铜礼器《噩侯驭方鼎》的铭文记载得知:周王南征角夷,自征地返回到祛的地方,噩侯驭方献礼并宴享周王,又陪同周王行射礼。周王...
北朝书法石刻《藄奉六兄弟家谱》
北朝书法石刻《藄奉六兄弟家譜》. 正書原刻. 北朝(between 386 and 581). 托裱墨紙尺寸: 72 x 61.5厘米. 民國拓本....
清代黄易隶书石刻拓本《朱子家训》
清代黄易隶书石刻拓本《朱子家训》,黄小松书法图片70张。《朱子治家格言》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
宋拓真本《鼎帖》又名《武陵帖》上海图书馆藏
宋拓《鼎帖》又名《武陵帖》,南宋丛帖。共22卷。绍兴十一年(1141),鼎州(湖南常德市)太守张斛,汇集多种《秘阁法帖》,并择《潭帖》、《绛帖》、《临江》、《汝帖》诸帖以增补《秘阁法帖》未收入之遗帖约五分之一。凡二十二卷,刻于鼎州郡斋。故名鼎帖。鼎州旧为武陵郡,因此又称为《武陵帖...
传世法帖:宋拓《汝帖》十二卷全辑
传世法帖:宋拓《汝帖》十二卷全辑,上海博物馆藏。北宋大观三年(1109)汝州太守王寀刻于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杂取《淳化阁帖》、《绛帖》诸帖以及自藏法书,自皇颉、夏禹以至郭忠恕书,汇集而成。其中多有集古碑中字托名某人书者,驳杂混淆。其帖目:一,三代金石文8种;二,秦汉三国刻石5种...
二玄社原色法帖《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
二玄社原色法帖《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此本因清李鸿裔所藏而得名,现藏日本三井听冰阁。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鸿裔本为擦墨拓,拓墨略淡而均匀,四行七字,与李祺本、端方本俱异,“栉”字未损,与端方本相校,泐损相近,而笔划略粗,应略早于端方本。...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