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最高目标是进入艺术原创———形成充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体系,自成一家。现在,好多人都在谈原创。我认为,通向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是“不原创”。要原创成功,必须先不原创。“不原创”是对已有艺术经典的敬畏和对已存在艺术规律的潜心研究和领悟,从而达到对艺术本体价值的最高层次体验和对艺术规律的通达把握。有了这样规规矩矩的“不原创”作基础,你能做到“不会原创”了,你的原创能力就有了。就是说,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和观念下,在我们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书法艺术教学体系之前,传统的教学只能通过经典寻找技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通过临摹经典来实现掌握规律。这是学书法的不二法门。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你的要求就是绝对的“不原创”。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技术的掌握只有一个通道,就是经典作品。所以,必须是忠忠实实地“不原创”然后再到原创。即使我们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的科学化,在学习训练基本技术之前,也谈不上原创。基本技术不掌握,怎么可以原创呢?所以,无论是传统的模式,还是改进后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来说,在其基本的技术未达到成熟之前,不要奢谈原创。即使是原创了,也没有意义,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没有艺术的基本表现力和感染力,历史老人不会给予合法的艺术身份的。
艺术家的专业素养,应该是“心明”、“眼亮”、“手巧”。心灵和手要同时训练;知识素养和技术装备应该齐头并进,而且都必须是高水平的。在装备自己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达到极致。临摹必须“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孙过庭语)。通过亦步亦趋的追随,娴熟掌握各种精微技术,尽可能消减原有的“世俗之我”。等到原有的“心”、“眼”、“手”都换过了,你培育了一颗超越常人的灵心,有了一双超越凡俗的很“毒”的眼睛,有了一双凡人不具备的“神手”,那你这时候原创,“戴着镣铐跳舞”,自由的创造时代就开始了。
在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中,想原创也进行了“原创”的人比比皆是,但吻合历史轨道、成为新历史“原点”、为大家共同追随的成功者却是寥寥无几。多数人是简单地重复错误,最后把自己给牺牲了。这充分说明书法是一个极容易跌入的“艺术陷阱”。表面看来只是写写汉字,很简单的技术活儿,中国人谁个不会?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原创是颠覆性的,同时也必须是建构性的。如果你确实没有较长时间地沉潜于对已有的规律和准则的积累和摸索,那么最好不要奢谈原创。原创必须是以前没有人做过的,是从你这儿开始的。所以原创必须是对传统的颠覆,这个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所有对传统的颠覆、对传统的抛弃是不是都是合理的呢?不一定。因为对传统的颠覆是和传统背道而驰的。背叛传统我觉得是容易做到的,因为只要和过去不一样就是颠覆了。西方美术史上有这样的例子:把画笔捆在驴尾巴上,让驴作画。这种情况对传统作画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整个地把绘画给颠覆了,这样的颠覆很容易做到,但是它不具备建构性。艺术不是为原创而原创,不是为颠覆而颠覆,而是为了接续。我们不说为了传承,因为传承容易让人想到跟过去是一样的。接续,就是说,古代有古代的艺术,当代有当代的艺术。古代经典是合法的、高水平的,我们所处的时代虽和古代不一样,但也是高水平的也是有历史合法性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原创也是对的,是新规律的发现、新规律的演绎和图形化阐释。所以,我们对原创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它必须是符合规律的,是建构性的。
人类在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审美认同点。因此,艺术创造可以通过颠覆性的探索而实现延续、接续、发展,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实现建构。可以实现建构,实际上就是接续了人类审美的历史,接续了人类对审美规律的探索。所以说这个颠覆、背叛,必须是建构性的。只有建构性的才有意义。探索的时候,什么途径都可以试,最后是不是可以获得历史的认可,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