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小楷技法(16)

2010-7-9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yac8.com    阅读:43241

   (六)变化

         楷书在结构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用笔和结法这两个方面所产生的,但这种变化是极其微妙的,它没有像行草书的那样强烈,因此需要学书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细心体味,久之自有会心处,所有的变化必须以画平竖直为律,知其常而后能通其变,故平正是变化的基础。

        笔形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态上的变化,包括方圆,藏露,起止,曲直,俯仰,向背,肥瘦,长短等,二是角度上的变化,以横画为例不外乎三种变化,即平画,上斜,下斜三种,竖画亦不外乎三种,即直竖,左斜,右斜,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体形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点画,偏旁部首在位置上的挪动和角度上的变化而产生。从理论上来说,似乎要产生变化并不难,但实际上要做到既要有变化,又要在变化中不违背情理,既要字字意别,又要在不同中有一种统一的调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莫云卿《评书》中所说的:“真书之难,古今所叹,书法不由晋人,终成下品,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古人凡以书成名者,无不在楷书上下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小楷,字形虽细,却法度具备,故凡欲工书者,当于同不求异,异中求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则自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紙上,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凡一字中相似的点画并排在一起时最要注意变化二字,如“此”字之四竖,所字之三竖,非字之六画二竖,傷字之五撇,不但笔形有变化,角度亦有变化,绝无雷同之感。
   (七)揖让   揖让是通过点画和偏旁部首相互之间逊让,使其点画位置分布与日俱增加和谐合理的方法,如府字,有二撇重并,则左撇长而婉转,右撇短而有力,以短避长,结字自然得体,又如施字,左停方字窄而长,上画向左舒展,而右收敛,意在使右停有一定部位,阳字阝旁上耳小而竖画微带向势,意欲让右,婦字左停窄长而有顾右之势,则右停有舒展之余地,这些生动的姿态都是通过揖让产生的。
       (八)裹束

         裹束是研究一个字中点画之间的顾盼,呼应之法,小楷的结字虽欲宽绰,有萧散之姿,但也必须在笔势的裹束下进行组合,相互之间,能回抱照应,纵横得势,方能得法,凡能以势相得的结构,则有自然之趣。

       (九)小楷结构的特殊方法

        小楷的结构虽然与大楷基本相似,但小楷字小,字越小就越要清晰,舒展、开阔、松动,使其字内间架明整散朗,雍容疏宕、自然结体熨贴。文征明《停云馆帖》中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诸美皆具也。”作小楷最忌局促、窒滞、臃肿、秽浊,给人以逼塞窘迫之感。苏轼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最能概括小楷的结构特征,那么如何使小楷的结构写得宽绰呢?当然,最主要的是涉及到用笔贵在清而腴,圆而润,但其结构亦有特殊之方法。下面我们就简单扼要的介绍小楷结构具有个性的内部规律。潜虚半腹 凡主框结构中内有横直画者,使其不与二直相交,或尖接或左竖,潜虚其右腹,如损字,者字,或以横点代画,使其与两直分相离,如清字,散字,由于虚其半腹,就使方框内的空白之处增多,给人以疏宕之感,相传钟繇最善此法,他的小楷用笔虽极丰腴浑厚,但结构却疏松朗润,无填塞窒闷之感,如腹、自、贵、县、神、得等字,皆以点代画,其中特别是一个略字,左面田字中的十字几乎与械巅画相离,显得十分松动,这种方法对后世许多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明代的王宠,清代的刘墉等最善此法。舒展笔势, 这是一种辐射式的结字方法,亦即米字法,这种方法尽展其笔势,令其点画完满,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字内间架的空素地,给人以舒展疏朗的感受,但必须注意,拉长点画,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要在笔势的管束下,方能有形松神密的风致,正如蒋和《学画杂论》说:“字有收放,当收不收,境界填塞,当放不放,境不舒展。”这是小楷结字的特殊方法,不适宜于水字,大字一用此法,则气松神散而不能结密。
    王虚舟《论书剩语》说:“作蝇头细书,须令笔势纡余跌宕,有寻丈之势秘佳。”历代小楷之中,最善此法的莫过于王献之,试观其《洛神赋十三行帖》笔意舒展,有萧散飘逸之态,十分耐人寻味。相传董其昌曾用小楷法去写榜书,结果失败了,他在《书鲍明远舞鹤赋后题》中说:“往余以《黄庭》《乐毅》真书为人作榜署,每悬看辄不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其势。”小字要展令大,大字要蹙令小,展令大者,尽其笔势,使其间架内空素地开阔,蹙令小者,密其体势,使其间回内空素地狭小,如是则小字宽绰,大字结密 ,各得布白之法,结体自然熨贴。外密内疏书写小楷,笔意贵在外拓,使其间架,或内方外圆,或同疏外密,或内松外紧,或内圆外方,则结字自然宽绰而有余,这种外拓的笔意表现在横画时,往往形成一个一平下凸的横三角形,表现在竖画时,往往形成一个左平右凸的直三角形,笔意外拓则内部宽舒,这是小楷结字的又一特征。相传明代的王宠最善此法,这是一种拱心式的结构,运用得好,自能给人以一种气松神密的艺术感受。删简笔画 通过点画相代,删简繁复 的笔画,而仍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这是小楷结构的又一特征,这种方法,虽然不及行草来得变化丰富,但在小楷中也较为常见。在书写小楷时,又往往可以缩短或简略笔画,但仍不失字形,而有可读性,但这种方法当与行草中的结构相参阅,不可杜造,仍要以符合文字的规 范结构进行组合。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