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专题:张瑞图书法
张瑞图书法《后赤壁赋》拍卖作品3种
张瑞图草书《后赤壁赋》手卷,28×404厘米,中国嘉德2021秋拍。按语:张瑞图书法浸淫钟(繇)王(羲之),而以奇逸俊迈独标气骨,力纠晚明书坛软媚之习,卓然自成大家。此卷楷行错杂,用笔重拙处颇见钟书古朴之趣,而锐利劲峭处显见自家风韵,偏锋直落,顿挫明快,结字或密不透风,或疏朗散淡...
张瑞图书法长卷欣赏《陆机诗》
张瑞图书法长卷欣赏《陆机诗》绢本长272厘米,宽32厘米释文:齐襟(衾)久两设。角枕已双陈。愿君早休息。留歌待三春。鲍照拟(学)古闲夜命懽(欢)友。寘(置)酒迎风馆。齐僮梁父(甫)吟。秦娥张女弹。哀音绕栋宇。遗响入云汉。四坐(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人生能...
明代张瑞图行草书法杂册20帧
明代张瑞图草书杂册(20帧),册页,纸本,尺寸28×17.5cm×20,1625年作。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人(今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
明代张瑞图书法诗卷《除夕》
张瑞图书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
张瑞图草书手卷《何太复先生诗》
明代张瑞图草书手卷《何太复先生诗》,256×25cm,来源:中国嘉德2020秋拍。 作为晚明一代最出色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书法家之一,张瑞图的书法以直率自然的运用、不拘常规的用笔、大写意的气势表现出一个动荡时代的激越躁动,开创了不寻常的奇崛书风。此卷张瑞图草书《何太复先生诗》,尾有日...
张瑞图行草书《超然台记》
张瑞图书法苏轼《超然台记》,作于熙宁八年(1075),此件作品用笔峻利,结体扁方,是张瑞图成熟期行草书的典型面貌。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号果亭、二水等,福建晋江人。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工书,亦能画。...
明代张瑞图草书长卷《杜甫秋兴八首》
明代张瑞图草书长卷《杜甫秋兴八首》,纸本28×620厘米,台湾私人藏。张瑞图早年草书受祝允明影响颇深,其万历二十四年(1596)十月临草书《杜甫渼陂行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即是这种面目的代表作。此卷虽仍然保留了较浓的祝氏影响,但用笔的纵横开张和点画的形态变化都比前者更加...
张瑞图书法《十八罗汉游戏偈》
张瑞图书李贽十八罗汉游戏偈,来源:周颠十六神仙人物图卷。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无画,号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等。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
张瑞图小字行楷书赏析《圣寿无疆词》
张瑞图行楷书杨巨源圣寿无疆词十首卷,金笺,25.7×347.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书作和张氏常见书风相比,显得平和许多,点画多见独立之处,然气韵不减,仍旧在古拙中显现出特有的意趣来。 款署:崇祯己巳冬十月书于白毫精舍。果亭山人瑞图。...
张瑞图草书手卷《酬李十六岐》
张瑞图草书手卷:王季友诗《酬李十六岐》,26×353cm,崇祯辛未(1631年)作,来源:嘉德秋拍。张瑞图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此后官运亨通,以礼部尚书入阁参机务,然犹趋附魏忠贤,崇祯帝即位,遂被罢免为庶民。在政治上是个软媚无行为人不耻的奸佞。然其书法却独成一家,峭拔纵恣,有邢(侗...
张瑞图行书《画马歌册》30开
明代张瑞图行书《画马歌册》,洒金笺,31.3×48厘米×30开,上海博物馆藏。张瑞图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即以擅书名世。时人将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为晚明“善书四大家”。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曰:“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 ...
张瑞图行草书法真迹《长安古意》
張瑞圖行草書法真跡《長安古意》,28.2×466.5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白毫庵主行草真迹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
果亭山人精品《张瑞图行书诗册》
张瑞图行书诗册,27×29.5厘米,天启丙寅(1626年)作,来源:嘉德春拍。晚明时代,张瑞图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四大家,三家皆精研传统,以书家正宗为世所称道。独张瑞图蹊径别出,独标气骨,为明末书坛注入力挽衰颓之改革新风。他虽亦以二王为宗,但一变其遒美逸宕而为尖劲刻厉,乖...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