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专题:刘墉书法
清代刘墉书法题字2幅
清代刘墉书法题字2幅刘墉题北宋佚名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刘墉题吴镇草书心经,故宫博物院藏。...
刘墉论蔡襄、蔡京、蔡卞书法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 刘墉论蔡氏书法,来源:胡舜臣_送郝玄明使秦图卷后跋,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蔡氏书格皆在唐初,君谟(蔡襄)师永兴(虞世南)而力不逮,元长(蔡京)学虞颇得其温劲之美...
刘墉行书题宋迪雪山图
刘镛(款)行书题南宋_宋迪_雪山图(传)刘墉,号石庵,著名的帖学大家,有"浓墨宰相"之称。本幅款署:石菴刘镛拜题(托伪)。...
“浓墨宰相”刘墉楷书《御制重华宫记》
“浓墨宰相”刘墉楷书册页《御制重华宫记》,故宫博物院藏。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刘墉擅长行书、楷书,初学赵孟頫,中年后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晚年习北碑融入笔法,间架分明,蕴藉刚劲,...
"浓墨宰相"刘墉78岁小楷《七言诗册》
刘墉楷书七言诗册,故宫博物院藏。此册录抒情长诗,清嘉庆元年(1796),刘墉时年78岁。此册书法朴实沉厚,结体圆整,有魏、晋人遗韵。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记云:“文清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从此册...
帖学大家刘墉行书《江月五首诗卷》
刘墉行书诗卷江月五首并引,故宫博物院藏。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
帖学大家刘墉行书题画诗卷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
刘墉82岁行书手卷《杜甫诗十首》
刘墉行书《杜诗卷》,金笺22.5x232cm,谭泽闿旧藏,来源:2019嘉德秋拍。刘墉(1720-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清史稿》有传。工书法,泛学诸家,尤得苏轼之长。晚年潜心北碑,遂自成力厚骨劲,气韵苍遒之风格。与翁方纲、永瑆、铁保并称“乾隆...
清代刘墉行草书法册页《戏为六绝句》
清代刘墉行草书法册页,纸本13开26页,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刘墉书法墨迹《古柏行》、《赤霄行》、《沙苑行》、《戏为六绝句》 曹鸿勋书法题跋...
刘墉书法册页《行书节录晋书语》
刘墉书法册页《行书节录晋书语》,描金花卉蜡笺,七开14页。丁未(1787年)作。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清代刘墉书法册页《临古帖》
清代刘墉行书临古帖册页,洒金纸本,32×14厘米,庚申(1800年)秋日,刘石庵书法墨迹图片20张。 王思永书法题跋...
清代刘墉泥金小楷冊页《入法界体性经》
清代劉墉小楷書入法界體性經,册页27开,每页尺寸:25.6×30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劉墉(1720-1804),山東諸城人,字崇如,號石菴。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諡文清。其書法初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然後進一步學習鍾繇、王羲之、虞世南、顏真卿等人書法,...
刘墉书法艺术精品《清爱堂墨刻》
刘墉书法艺术精品《清爱堂墨刻》,石庵书《读吴梅村集》等旧作于久安室。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
浓墨宰相刘墉书法作品选刊
刘墉(1719-1805),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他博通经史百家,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
刘墉行楷书诗文卷《君平小传》
清代刘墉行楷书诗文卷《君平小传》纸本,纵26.8cm,横115.2cm。故宫博物院藏。此书笔厚貌丰,骨力内藏,墨色浓重浑厚,线条粗细相宜,结字互为递映,风格丰润中又具节奏感。刘墉书法主宗苏轼,然讲究结字,强调写字不求平齐,须如鸟羽鱼鳞般富有层次,以避免呆板。此卷行楷即具玲珑巧妙之笔...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