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文(1634-1691),江蘇崑山人。字公肅,號立齋。顧炎武外甥,曾改姓陸,清代文史學家。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時年二十六歲。授翰林院修撰。徐元文與其兄徐乾學、其弟徐秉義都是進士,在當時很有名望,號稱「崑山三徐」。
徐元文《贈大年旋里詩》,資料來源: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釋文:曾憶當年送客槎,秋空白水浩無涯。江鄉此日憂昏溺,歸路重聽竈上蛙。客計無成意寂寥,深秋折柳不成條。還過大樹家園下,歷亂丹黃好繫船。口占送大年道兄旋里并正,徐元文。
賞析:綜觀徐元文所書全文七十字,明顯可以發現:近乎黃道周面貌。取法嚴謹,典雅莊重,無一率筆。
黃道周遠師鍾繇,再參索靖,楷書用筆蒼古、奇肆,筆力沉雄酣暢,極富韻致,結體靈活多變,舒展大度,具有翩翩自許之態,既不泥於古法右與古暗合,除嚴格的訓練外,又能將生活感受、人生際遇、哲學思想,人士間的喜怒哀樂融入書法作品,豐富了書法的線條,及作品的故事性。從以上結論:徐元文在書法「硬體上」形似黃道周,而在「軟體上」,似乎欠缺了特有的「內蘊」。因此,速度的快慢、節奏變化,顯得較不自然。情緒的流露,產生的故事,就不夠豐富了。在作品因著類似「成」之「戈」部,「寥」之「彡」直率簡單而稍顯失色。(黃一鳴)
徐元文《題許力臣小像》,資料來源: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釋文:嘻,此力臣他日林下之致與?解長佩、返初服;韜其光,守其樸。所與揖者,秦時大夫之五;所在列者,歐陽居士之六。然則君之所取於世者蓋寡,而所得於天者為獨。立齋徐元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