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图书
书法空间
敦煌写经
传世字画
书法资料
沈尹默细笔楷书书法大作《祝寿序十屏》
沈尹默细笔楷书书法大作《南通朱铭山先生暨德配袁夫人七十寿序》,前大总统府秘书长章士钊撰,前北平大学校校长、前监察委员吴兴沈尹默书。此作以沈尹默最拿手的细笔楷书书写,是沈尹默现存尺幅最大的书法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书写于1947年,是当时学界、政界联合送给南通朱铭山的贺寿序言...
清代李鱓字画花果册页欣赏《复堂墨妙》
清代李鱓字画花果册页欣赏《复堂墨妙》,纸本设色八开,23.8x29.8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
知镰草书册页《金泽珊大草诗册》
知镰草书册页《金泽珊大草诗册》,草书书法图片8张。...
高军法上校书录孙子兵法册页
高军法上校书录孙子兵法册页高军法现供职总参某部,上校军衔。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兼组联部主任,总参谋部美术书法创作院副院长,总参谋部书法创作院常务副院长,首届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评委,全军第四届书法展评委,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大展评委,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评委。...
晋代书法真迹《曹娥辞》卷中有怀素题字
东晋佚名书法真迹《孝女曹娥诔辞》全卷,绢本,32.3x54.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成仲山父书法题跋《孝女曹娥诔辞》局部大图卷中有一行怀素草书题字...
最早的楷书字典:南朝顾野王《玉篇》
南朝楷书字典《玉篇》第27卷,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太学博士顾野王撰。《玉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是继《说文解字》后,对后代字典编纂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书,原本只存残卷。顾野王(519-581)字希冯,顾烜之子,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入陈为国学博士,黄门侍郎,南朝梁、陈时...
元代俞和小楷书法临乐毅论
元代俞和小楷书法临乐毅论,24.7×68.5cm,至正二十年(1360)冬十月初吉,桐江俞和临于黄冈之寓所,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文徵明字画赏析《浒溪草堂图》
明代文徵明字画赏析《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浒溪草堂图》描绘的是吴邑沈天民的浒溪草堂,既反映了草堂主人淡泊明志,不追逐名利的品格,又映射了主人热情好客的秉性,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本人的好恶。此图画法秀润,意境清幽,构图严谨,笔...
日本奈良写经极品之作《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第二》
日本奈良写经极品之作:光明皇后御愿经《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第二》,天平12(740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 光明皇后御愿经是光明皇后为已故双亲及亲人追福祈愿,发愿抄写当时留唐僧人携带回日本的约五千部经典,这也是被光明皇发愿抄写“一切经”的由来。由于每卷卷尾均有光明皇后亲笔题记...
文征明大字书法题仇英赤壁图卷
文征明大字书法题仇英赤壁图卷图卷引首文徵明大字书法“赤壁游”明代仇英赤壁图卷,绢本设色,纵26.5厘米,画心横90.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赤壁图》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其上钤有“石渠宝笈”...
元代张雨67岁行书作品《为庐山甫书作自诗轴》
元代张雨行书作品欣赏《为庐山甫书作自诗轴》纸本,尺寸:纵88.3厘米;横34.3厘米,至正三年癸未(1343年),作者时年67岁,上海博物馆藏。...
敦煌珍品 大智度初品中想品第三十五释论
敦煌写卷珍品:大智度初品中想品第三十五释论,纸本卷轴,规格:27.7 x 32.5厘米,中国敦煌研究院收藏。《大智度论》,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摩诃般若释论》、《大智度经论》、《大慧度经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龙树菩萨(约三世纪)撰,是...
妙慈弘济大师一山一宁书法《唱和诗》
妙慈弘济大师一山一宁书法《唱和诗》一山一宁禅师(1247~1317),俗姓胡,号一山,浙江临海人。自幼出家,初学天台、律宗之教旨,继上天童寺、阿育王寺就简翁居敬、环溪惟一、横川如珙等禅师参禅。最后往普陀山,嗣法于临济宗曹源派之顽极行弥。至元二十一年(1284),出主昌国祖印寺,三...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和汉印人传》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和汉印人传》,中日篆刻家简介汇编册页,和汉铁笔家小传全本图片14张。...
慧观书屋主人冯宝麟篆书欣赏《桃花源记》
慧观书屋主人冯宝麟篆书欣赏《桃花源记》,岁次乙未西泠印社中人沧州冯宝麟篆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