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高清书法
投稿作品
会员专栏
董其昌78岁行书临争坐位帖册
明代董其昌临争坐位帖册,纸本21.8x2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冊作於董氏七十八歲(1632年)時。他對爭坐位帖極為傾倒,嘗推許為顏書中最烜赫者。曾將所藏此帖關中本,刻入戲鴻堂帖中,並於晚年一臨再臨,其臨本僅本院收藏即已有三本,其書風正如董氏所謂:「於鬱屈瑰奇之中,自具柔...
文徵明自书七言律诗卷《恭候大驾还自南郊》
文徵明自书七言律诗卷,44.5x317.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文徵明自书所作〈恭候大驾还自南郊〉七言律诗一首,收录《甫田集》卷十,字大径四寸,用笔劲健豪放,气势通贯全幅,结字笔法颇得黄山谷纵逸之气。 释文:圣主廻銮宿肃百灵,紫云团盖翼苍精。属车剑履星辰丽,先驾...
董其昌小楷仿欧阳询千文册
明代董其昌楷书千字文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倣歐陽詢千文冊,故書000208N000000000大唐貞觀十五年歲在辛丑三月廿日。附子隱之明奴通之善。奴遂命工摸石安于學舍東壁。永為不朽。信本二子。歐陽通有碑刻傳世。此帖有歐陽隱。其書不著。乃知佳書不必盡傳。不獨書也...
祝允明草书李白诗二首卷
明代祝允明草书李白诗二首,纸本,25X188厘米。祝枝山书唐代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客中作》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枝山。...
文宁楷书《圣驾临幸翰林院恭赋》册
文宁楷书《圣驾临幸翰林院恭赋》,水墨手绘描金二龙戏珠纹粉蜡笺,册页二十四开,2023香港金钟拍卖成交价:HK$715,200(包括佣金) 聖駕臨幸翰林院恭賦謹序:嘉慶九年,歲在甲子仲春之月,皇帝式遵成憲乘輿臨幸翰林院,以崇儒術、覃文治,實詞臣之榮遇,曠千載而一覩也。敬溯乾隆九年重...
明代董其昌临十七帖卷
董其昌临十七帖卷,绫本,25.2x543.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卷未署年,據所鈐「太史氏」印,當為六十八歲以前之作。董氏所臨十七帖多達數十本,此卷亦如其一貫以意臨帖之方式,不盡依照原本,每有誤字漏字現象。結字大都拉長,筆法則多變方為圓,變鈍為尖。然形貌容或略有出入,右軍之瀟...
董其昌43岁行书邵雍无名公传册
明.董其昌行书邵雍无名公传册,纸本,25.8x28.8厘米,十九开,明万历二十五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万历丁酉(1597年)暮春既望董其昌书并识。...
文伯仁小楷跋杜琼友松图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性暴躁,好使气骂座,少年时曾与叔徵明相讼,一度系狱。明代画家。 文徵明侄子文伯仁小楷跋杜琼友松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五峰山人文伯仁书...
俞和行书临定武褉帖册
元代俞和行书临定武褉帖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生,暮年称紫芝老人,浙江杭州人。 能诗,喜书翰,精各体,书风冲澹安恬,如其性。早年曾见赵孟頫运笔之法,明桑悦评其书谓“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俞和尝广临晋唐名家碑帖,此临《定武兰亭》为其精妙...
文徵明89岁书金刚经塔轴
文徵明书金刚经塔轴,纸本,91.3x26厘米,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大图嘉靖甲寅(1554年)桂秋。長洲文徵明盥手敬書。時年八十又九。声明:以上作品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
汪由敦行书《题乾隆御制诗十二书城》
汪由敦行书《题乾隆御制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製題鄒一桂書城十二圖。即用其韻。玩象卦臨復。先王此閉關。憑誰遞消息。梅蕚點寒山。右梅花書屋 墻頭誰點筆。憶是姓吳郎。何似憑樓望。筌魚兩並忘。右紅杏書樓 圭豈羡唐土。箋應勝海苔。如聞嘉?下。朗誦度聲來。右碧梧書館 逭暑且延爽。綠衣滿...
唐寅行书《答门生李子元诗》
唐寅行书《答门生李子元诗》,27X25.1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寄答门生李子元。青山白屋旧论文,寒雨疏灯坐夜分。岂谓频年违汉署,虚傅诸子在河汾。歌残丛桂应相忆,赋就长杨未遣闻。独有侯巴谙寂寞,几回书札待杨云。作者印:伯虎、唐居士声明:以上作品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
元代俞和小楷《急就章释文》册
元俞和急就章释文册,十二开二十三幅,17x11.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姚綬隸書:俞紫芝錄急就章。大雲姚綬隸古釋文: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熹。請道其章。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
董其昌74岁草书《古人笔墨语》
董其昌74岁草书《古人笔墨语》,来源:董其昌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卷拖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戊辰(1628年)孟秋...
毛泽东草书《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草书《七律·登庐山》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释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肤挥汗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