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名家书法
>
二王书法
王羲之草书欣赏《不审帖》
王羲之草书作品欣赏《不审帖》3行,20字。入刻《淳化阁帖》等。释文:不审比出,日集聚不?一尔缅然。恐东旋未期,诸情罔。...
王羲之草书《谢生帖》2种
此帖重見于《淳化阁帖》卷八,3行,29字,草书,写法基本相同,唯此处首行“山”字下比卷八少一“下”字。《大观帖》亦重见于七、八两卷,而第八卷与前《丘令帖》后《东旋帖》合为一帖(见下图例)。《大观帖》、《宝晋斋法帖》、《澄清堂帖》、《宝晋斋帖》、《玉烟堂帖...
王羲之草书欣赏《想弟帖》四种
王羲之草书欣赏《想弟帖》四种,收刻于《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中。帖文中有二处历来有争议:即第二行的“复期”二字。“复”字有释为“后”、“役”两说;“期”字有释为“斯”者。当作“后期”为是。帖文大意是:料想弟一定会经过彼地,暂且抒怀念之意。如误了如此时机,以后约会恐难...
王羲之书法《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
《孔侍中帖》为唐代内府摹本,现由卷改装成轴。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共九行,前三行为"哀祸帖",后六行为"孔侍中帖"。此帖也是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布施给东大寺。桓武天皇(737-806)留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频有哀祸帖》摹本,纸本。纵26.9厘米...
王羲之草书《上虞帖》摹本
《上虞帖》草书,唐代摹本,硬黄纸本,纵23.5厘米,横26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系唐摹本。前隔水有北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月白绢签。钤有南唐"集贤院御书印"半印、"内合同印",北宋"政和"...
王羲之书法《袁生帖》摹本
《袁生帖》为唐摹本,硬黄纸。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九十七字。此摹本草书三行二十五字,是著录全文的四分之一(详见本志《书迹目录》)。至宋入宣和御府,《宣和书谱》著录。《袁生帖》摹本钤有‘政和’、‘宣和’、双龙等印多方。泥金书标签‘王羲之袁生帖’出自宋徽宗之手...
王羲之草书《长风帖》临摹纸本
王羲之草书欣赏《长风帖》临摹纸本,分称《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纵27.5厘米,横40.9厘米。11行,10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
王献之书法拓本欣赏
清人拓本,纵25cm,横14.7cm。《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王献之《思恋帖》(选自《淳化阁帖》上海图书馆藏本)王献之《思恋帖》行书,拓本,5行,39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王羲之行书欣赏《洛神赋》澄心堂本
王羲之行书欣赏《洛神赋》澄心堂本世传洛神賦多为王献之书,且只有十三行,此《洛神赋》为王羲之书,但也有专家认为是赵孟頫伪造。此帖虽未必是王羲之之书,但颇有王字韵味,确有可观之处。《洛神赋》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的著浪漫主义名篇。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
王献之书法作品《敬祖帖》拓本
王献之书法作品欣赏《敬祖帖》拓本图片5幅释文:敬祖日夕還山陰,與嚴使君聞,頗多歲月。今屬天寒,擬適遠為當,奈何奈何,爾豈不令念姊,遠路不能追求耳。...
王献之行楷书法《廿九日帖》
王献之行楷书法《廿九日帖》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硬黄纸唐摹本行楷书。纵26,37厘米横1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王献之行草书欣赏《不谓帖》
王献之行草书欣赏《不谓帖》,又称《鄱阳一门帖》。拓本。6行,47字。入刻於《淳化》卷九、《绛帖》卷八、《大观帖》卷九、《宝贤堂》。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
王羲之《三藏圣教序》唐怀仁集字
唐怀仁唐代书法家。僧人。住长安(今陕西西安)弘福寺。曾集摹王羲之行书字迹成《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刻中此为独创。北宋周越《古今法书苑》载:“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近人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