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书法字帖
>
篆书字帖
高唐王朱厚煐篆书《六言诗卷》
朱厚煐(高唐王)《篆書六言詩卷》,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朱厚煐(1515-1583),字明甫,號清慎子,晚號岱翁,明朝衡藩第一代高唐王,衡恭王朱祐楎的庶第四子,母次妃諸氏。嘉靖九年(1530)受封高唐王。擅篆隸,著有《洪武正韻高唐王篆書》五卷。厚煐是明代皇室...
王福庵篆书咏怀诗 附释文
名家篆书丛帖:王福庵篆书咏怀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藏。本书收录了王福庵的篆书书法作品《咏怀诗》,并旁附释文。...
清代钱坫篆书两种
钱坫篆书两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藏。本书收录《钱坫篆书册》《钱坫篆书轴》两种,并旁附释文...
吴昌硕篆书《修震泽西塘记》
吴昌硕篆书《修震泽西塘记》,拓本27.7x15.2cm,宇野雪村旧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藏。 吴昌硕先生篆书 乙卯九秋 □公署安吉吴俊卿并篆...
杨沂孙篆书班固汉初名臣叙赞八屏
清代杨沂孙汉初名臣叙赞篆书八巨屏轴,234x5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 (第一幅)猗与元勋。包汉举信。填守关中。足食成军。营都立宫。定制修文。平阳玄默。继而(第二幅)弗革。民用作歌。化我淳德。汉之宗臣。是谓相国。留侯袭秦。作汉腹心。图折武关。(第三幅)...
元代周伯琦篆书《相鹤经》卷
元代周伯琦篆书《相鹤经》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译文: 相鹤经。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秉其纯阳也。生二年子毛落而黑羽明。三年顶赤而羽翮具。七年小变而飞薄云汉。复七年舞应节。而昼夜十二时鸣。鸣则中律。百六十年大变而不食生物。故毛落...
徐铉篆书《许真人井铭》册
徐铉篆书《许真人井铭》册,宋拓孤本,32×16.6cm。铭文原刻于江苏句容茅山玉晨观内的井栏之上,上海图书馆藏。此井铭由南唐徐铉(917—992)撰文并书写。铉字鼎臣,扬州人。史载他十岁就能作文,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称。他为各地道观写过不少碑铭文字,仅茅山就写了《复三茅禁山...
元代泰不华篆书王氏碑
元代泰不华篆书王氏碑,拓本29.1x14.7cmx29页,宇野雪村旧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藏。...
篆书字帖杨沂孙《在昔篇》
篆书字帖杨沂孙《在昔篇》《在昔篇》是杨沂孙苦心结撰的一篇重要书学论文,以四言诗的形式,讲述了古文字书法的历史,讨论了文字学与古文字书法的关系,评点了历代重要的古文字学家和古文字书法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书法方面的独立见解。...
清代吴大澂篆书《夏小正》
《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古老的文献典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星象物候历。吴大澂(1835-1902)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赵孟頫书法字帖六体《千字文》
元代赵孟頫(款)六体《千字文》卷,纵23厘米,横144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卷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分别作古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今草六体。徐邦达先生《古书画伪讹考辨》记此卷“篆书尚平正少疵,草、楷诸体,结体既不稳,用笔更见轻弱光嫩,全无一点赵氏晚年书风气。只末后小楷款...
杨沂孙篆书《淮南子·主术训》
杨沂孙篆书《淮南子·主术训》四条屏作于1871年,每屏幅近八尺,共三百余篆字,字幅大而运笔精。杨沂孙(1812--1881),字泳春,号子舆,晚署濠叟。江苏常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父死后辞官,从此不再任职。少时从李兆洛学诸子,精于《管子》...
吴让之篆书《陆机演连珠》条屏
吴让之(1799-1870),初名廷飏,字熙载,五十后以字行,改字让之、攘之,号师慎轩、匏瓜室、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诸生。博学多才,诗词娴熟,擅长骈体文,通小学、舆地学,精金石考证,尤善书画篆刻。著有《通鉴地理今释》,《清史稿》有传。 吴让之篆书陆机演练珠十屏全篇篆书...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