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苏轼行书欣赏《示慈云老师偈》
苏轼行书《示慈云老师偈》,来源:姑孰帖卷三。释文:***圣师听我送行偈愿悯诸有情*断一切法人言眼晴上一物不可住我谓如虚空何物住不得我亦非然哉而不然彼义然则两*然否则无然者吕梦得承事年八十三读书作诗手不废卷室如县磬但貯古今书帖而已作诗以示慈云老师眉山苏轼...
明代陈继儒行草书法册页《陈眉公真迹》
《陳眉公真蹟》,陳継儒書,折帖34cm,早稲田大学図書館藏。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著有《陈眉公全集》。...
清朝大臣、书法家何凌汉行书作品欣赏
何凌汉(1772~1840),字云门,号仙槎,清大臣、书法家。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朝廷要职。何凌汉行书褚遂良《枯树赋》节选,纸本128×750cm,湖南省博...
颜真卿法帖《颜君庙碑残阙》(日本藏)
颜真卿法帖《颜君庙碑》(残缺),顔真卿書,折本高30cm,早稲田大学図書館蔵。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君庙碑残阙,早稲田文库...
何绍基之子何庆涵书法作品
何庆涵(1821-1892),字伯源,何绍基子。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官刑部郎中。楷书师颜真卿、欧阳询,行书宗李北海,晚年书风近似乃父。继承藏书,作有《眠琴阁遗文》。 何庆涵行书团扇面,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至正乙巳闰月五日因琼野上人以此纸求需画。既为写溪山秋色并书。...
苏轼行书五言诗《与柳子玉书》拓本
苏轼书与柳子玉五古(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来源:姑孰帖卷三东坡先生诗偈 释文: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山月上,瑟瑟风响变。惟有一龛灯...
清代唐宇肩书法作品欣赏
唐宇肩(1648--1723),字若营,江苏常州人。擅长行书。清初武进能书人有薛、白、杨、唐四大家。前有薛耳、白瑶、杨二溥、唐宇昭,后为薛捂、白铭、杨大鹤、唐宇肩。《养一斋文集》 唐宇肩楷书跋《唐摹兰亭序》,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右军书以兰亭为第一,然临抚甚多,真本难辨。所谓兰亭...
米芾致楚州长官书札《捕蝗帖》
米芾致楚州长官书札《捕蝗帖》,《石渠宝笈著录》作《捕煌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一〉》。此行书翰札,用笔提按转折瞬息多变,提处细如发丝,牵丝之处一如折钗铁画,圆润遒利。其按处狂狠而斩钉截铁,结字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妙造自然。...
苏轼行书欣赏《归去来并引:送王子立归筠州》
苏轼行书《归去来并引》,来源:姑孰帖卷三。《归来引 送王子立归筠州》归去来兮,世不汝求胡不归。汹北望之横流兮,渺西顾之尘霏。纷野马之决骤兮,幸余首之未鞿。出彭城而南骛兮,眷丘垅而增欷。乱清淮而俯鉴兮,惊昔容之是非。念东坡之遗老兮,轻千里而款余扉。共雪堂之清夜兮,揽明月之余辉。...
苏轼行书欣赏《到黄州谢表》
苏轼行书《到黄州谢表》,来源:姑孰帖卷三。苏轼被安置在定惠院以后,他必须作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给神宗皇帝写一份报告,叫做“谢上表”,跟《湖州谢上表》一样的例行公事。有了“乌台”的教训,苏轼尝到了那个“上”的厉害,深知这个“表”是决不能例行公事、敷衍搪塞的,必须写得情真意切,让皇帝...
王阳明草书精品《与日仁书帖》
王守仁草书《与日仁书帖》拓本,29.53*76.2cm,收藏不详。此书信以回复“日仁”报母亲病危的书信。以草书书写,草法嫻熟,笔力奔放昂扬,使转顿挫皆极有法度,字形变化多端,线条遒劲多姿,是王阳明传世草书的精品。释文:得書驚惶,莫知所措。固知老親母仁慈德厚:福祿應非止此。然思日仁...
董其昌72岁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
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纸本22.1×284.7厘米。天启六年(1626)作,辽宁省博物馆藏。褚遂良为“初唐四家”之一,其《枯树赋》为630年所书,原迹不存,仅有刻本传世,《听雨楼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戏鸿堂帖》亦收。此卷用洒金笺临,书于1626年,董氏72岁。虽为临书...
明代才子王达小楷《九龙山居记》
明代王达小楷《九龙山居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王达(1350--1407),字达善,号耐轩居士,锡山(今属无锡)人。他与胞弟王绂同为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词人,其才甚至让宋濂折行辈相交。他与浦源,王绂合称“锡山三杰”,又与“解缙、王洪、王璲、王偁”号为“东南五才子”。...
米芾53岁行书《英论帖》宋拓本
米芾与太易贤友书《英论帖》宋拓本,崇宁二年(1103年)米元章五十三岁书。 米芾行书《英论帖》,来源:绍兴米帖(残册),国家图书馆藏。 释文:芾启。昨日少款英论,但深钦乡(相)。辱教,审晨作冲裕。有暇过顾,幸甚幸甚!芾再拜。太易贤友。 米芾行书《英论帖》宋拓本,来源:英光...
清代张廷济书法五体皆能,草隶为当时第一流!
清代张廷济书法作品欣赏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1798)举乡试第一,累试礼部不中后隐居于乡,以藏书、书法、金石为娱。善书画,能篆、隶,精行、楷,初规摹钟繇、王羲之,五十后出入颜真卿、欧阳询间,晚年兼法米芾,草隶为当时第一流。工诗词,...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