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苏轼行书欣赏楚颂帖附跋
苏轼行书欣赏楚颂帖附跋《楚颂帖》亦称《种橘帖》、《买田阳羡帖》,原帖真迹早已毁灭,明代徐溥的拓本存世也很难见到。民国时有人在市上以重金购得此拓本,后来又落到了日本人手中,后辗转至台湾。唐寅跋鲜于枢跋赵松雪跋祝枝山跋...
王羲之草书《速还帖》
王羲之草书《速还帖》,此版出自《旧榻澄清堂帖》二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想无恶得速还。欲近令早去。时反也。...
苏轼行书欣赏《尊丈帖》
苏轼行书作品欣赏《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宋苏文忠公轼书--宋苏氏一门法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尊丈不及作书。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且为达此恳。轼又白。...
苏轼书法《净因院画记》欣赏
此文乃作于熙宁三年十月。据《东京梦华录》卷三,净因院在州西油醋巷。此文明言,文同将出守陵阳而西,与苏轼同往净因院别道臻禅师,并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苏轼为之作记。那么,画与记必作于文同将赴陵州之前。据上文《墨君堂记》系年考正,文同于熙宁三年...
唐寅行书七言律诗《谷雨》轴
唐寅行书七言律诗轴《谷雨》纸本,140×25.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叠叠霞。新乐调成蝴蝶曲。低簷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谷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驩笑到昏鸦。正德元...
宋代丝织《米芾书唐诗》卷
宋织米芾书唐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丝织字: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荔枝卢橘沾恩泽。鸾鹊天书湿紫泥。襄阳米芾。织印二:楚国米芾。海岳庵。...
苏东坡大字楷书欣赏《过都昌诗》
苏东坡大字楷书欣赏《过都昌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释文: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春风吹老碧桃花。眉山...
文徵明64岁行书《记三十年前画卷》
文徵明(1470-1559)是吴派领袖宗师,书画成就愈晚愈精。 文徵明行书《记三十年前画卷》,来源:文徵明《山水图》卷后自跋。此卷余弘治壬戌岁(1502年)所画......嘉靖癸巳(1533年)十月四日文徵明书于玉磬山房...
清代俞樾各体书六条屏
清代俞樾《各体书六条》屏,6条,纸本,纵142.5厘米,横38.3厘米。此作以楷、行、隶、篆等各体书录写诗文六种,送与友人“臞客”。其楷、行二体笔墨庄静秀逸,富于文人气质。隶书二则,一方拙朴茂,一典雅凝整,表现出汉隶书体的不同特征和风格倾向。篆书分别为小篆与汉篆,小篆笔画婉转,风...
赵孟頫行草书《痔疮帖》刻本
赵孟頫致崔晋痔疮帖,来源:《渤海藏真帖》 释文:进之足下:贱体痔疮大发,欲得椿树子如此(图案)样者,望买少许,并好棕糊刷要一枚。孟頫。 ...
清代姚朋图书法墨迹欣赏
姚朋图,亦作鹏图,字古凤,一字柳坪,后更名鹏年,号梅篱,江苏镇洋(今太仓)人。光绪辛卯(1891)举人,曾官山东知县,协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金石保存所,其性旷达,聚金石碑版,工诗,书法尤为世人重。 姚朋图跋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故宫博物院藏。 戊午秋七月三弇姚朋图古凤姚朋图书...
董其昌行草书《禅悦册》
董其昌行草书《禅悦》十六开册,水墨纸本,21.5 x 14 公分 (16),来源:2022年苏富比春季拍卖。董其昌所属的时代正为晚明动荡之时,而综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处皆是宗教大盛时,对于文人来说犹是如此,放纵山林忘却国事者,亦或是遁入法门避祸者比比皆是。董其昌虽是入世文人,身居...
米芾书法集字《清明》+《望庐山瀑布》
米芾书法集字《清明》+《望庐山瀑布》清明唐代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望庐山瀑布李白 (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何绍基篆书《节录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 何绍基篆书《节录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四条屏,纵126.3厘米 横31.5厘米,清同治六年...
颜真卿60岁楷书《颜勤礼碑》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六十岁。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