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文徵明81岁小楷《离骚经》2种
文徵明81岁小楷《离骚经》2种嘉靖庚戌三月八日,徵明漫书一过,时年八十有一。邵松年书法题识 ...
明代王汝玉小楷《深翠轩记》
王汝玉(1349—1415),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长洲人。王立中之子。明初文学家、书画家。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画史会要》...
赵孟頫书《宝云寺记》墨迹本2种
《松江宝云寺记》原有墨迹残卷存世,现不知所踪。该寺前住持净月于大德十一年(1307)寺院重建完成时,请赵孟頫书碑并篆额。第二年立碑时,已是元武宗改元,因此时间改为至大元年,并由廉密知儿海牙篆额。与碑文对比,可知墨迹缺字较多...
米芾《通判帖》书法赏析(清拓)
《通判帖》凡十四行,共八十一字。存清拓《三希堂法帖》。此为米芾在涟水时与楚州通状门状。盐城县亦为楚州属邑也。通判乃知州之副,「入则贰政,出则按县」(《宋史·职官七》),此帖即通判先按涟水复巡盐城之实。艺术赏析:此帖近于小楷之作,比起之前的《参政帖》及《陈揽帖》,又更恬静。这样的小...
郑燮行书诗轴《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郑燮行书诗轴《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266×9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板桥郑燮。...
宋刻米芾英光堂帖下册(香港藏)
宋刻米芾英光堂帖下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英光堂帖》为南宋私家所刻米芾书法专帖。其中所收录各帖的墨迹母本均已散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宋原刻初拓《英光堂帖》第三卷,为存世孤本 ,亦是唯一保持原石面貌者。被张伯英称赞为 “摹勒之妙,不减墨迹。”,真“宋本仅存”也!此本徐渭仁等...
赵孟頫行书题刘永年花阴玉兔卷
赵孟頫行书题宋刘永年花阴玉兔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至大二年(1309)秋九月三日题于松雪斋 子昂声明:以上资料转自台北故宫官网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
米芾书法专帖《英光堂米帖》(台北藏)
米芾书法专帖《英光堂米帖》(上海徐氏本)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徐渭仁题跋:英光堂帖世尠传本。范大澈碑帖纪证云。豊存叔得于袁柳庄家今止一册。余不知散落何处。盖三百年前宝贵女传。壬寅五月。携家吴门。兵戈患难之中。一旦得之於修仙巷李氏。虽仅有三十五帖。大美忌完。亦不作求...
宋刻米芾英光堂帖上册(香港藏)
宋刻米芾英光堂帖上册,徐渭仁旧藏本,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英光堂帖》为南宋私家所刻米芾书法专帖。其中所收录各帖的墨迹母本均已散失。全帖较为忠实的保存了行楷、草书等多种米书面貌,书迹年代早晚兼备,展现了米芾不同时期的书名方式,这也为鉴定米芾其他书法作品提供了绝佳参考。 杨守敬书法...
王羲之草书《服食帖》
王羲之草书《服食帖》,3行,30字。《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服食是指魏晋流行的服用五石散的风俗。五石散由五种矿物组成,是毒性很重的药,服食者常会出现幻觉,当时人们却以为是升仙之物。王羲之曾有此好。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
王羲之草书《安西帖》3种
王羲之草书《安西帖》,3行,28字。入刻《淳化阁帖》等。《安西帖》与《如兄子帖》或为一帖。释文: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
王英书法劲丽,求字应接不暇,帝赐金钏束手
王英(1376~1450),字时彦,别字泉坡,明兴贤坊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历仕四朝,在翰林40余年,累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其书法劲丽,飞动园转,有怀素之风。四方求铭志碑者不绝。帝特赐金钏束手,以免应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书写时,才开金钏。 王英行书题跋杏园雅集图...
元代赵孟頫书急就章册 台北故宫藏本
元代赵孟頫书急就章册(疑),全幅30.4x35厘米;页25.7x14.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的本款是“大德癸卯”(1303),而鲜于枢的观款为“至元辛卯”(1291),比赵书此帖的时间早十二年!鲜于枢卒于大德五年冬,怎么会见到子昂大德七年所写的东西呢?...
王羲之草书《徂暑帖》
王羲之草书《徂暑帖》,3行,34字。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徂暑,感怀深。得书,知足下故顿乏。食差不? 耿耿。吾故尔耳。未果为结,力不一一。王羲之。 ...
王羲之草书《远近清和帖》
王羲之草书《远近清和帖》,6行,48字。入刻《澄清堂帖》(小万柳堂本)。释文:远近清和,士人平安。荀侯定住下邳,复遣军取卞城。此间民事,愚智长叹,乃亦无所隐。如之何?!又顷水雨,以复为灾,卿彼何似?...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