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
王羲之草书《不快帖》拓本,4行,34字。入刻《淳化阁帖》等。安思远藏本 材官本释文:知足下连不快。何尔?耿耿!差将适。吾积羸困,而下积日不断。情虑尚深,殊乏自力。不能悉。...
王羲之行草书《昨书帖》(四月廿三日帖)
王羲之行草书《昨书帖》,又名“四月廿三日帖”,拓本。二行,二十四字。《大观帖》、《澄清堂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收刻。日本学者中田勇次郎先生认为:清代王澍说此帖出于代笔人之手,恐有未当。此帖虽为刻本,仍然比较接近其他王书的风貌。此帖刻入《澄清堂帖》,与《永兴帖》前後相接。...
王羲之行草书《近得书帖》(永兴帖)
王羲之行草书《近得书帖》,又称"永兴帖",拓本。五行,四十字。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十八卷记有“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与此帖正合。此帖流传有绪,理应视为研究王氏书法的可靠资料。《宣和书谱》录有王羲之行书《永兴帖》 。《澄清堂帖》、《大...
王羲之行书《鲤鱼帖》4种
王羲之行书《鲤鱼帖》拓本,两行,十八字。褚遂良《右军书目》“草书都五十八卷”第二十九卷著录,曰:“送此鲤鱼,二行。”《澄清堂帖》 、《二王帖》、《大观帖》收刻。材官本《阁帖》第二行首“敬”字缺末笔,乃宋人避宋太宗祖父赵敬之讳所致。而《澄清堂帖》不缺。《右军书记》中记有“阿耶”其人...
王羲之草书《一日一起帖》
王羲之草书《一日一起帖》,又名“一起帖”。榻本。3行,23字。《大观帖》、《绛帖》、《淳化阁帖》收刻此帖。被米芾、黄伯思、王澍辨为伪帖。米芾疑此帖為張長史書。安思远藏本释文:吾昨得一日一起,腹中極調適,無所為憂,但顧情不可言耳。南京大学藏翁方纲宋拓本...
赵孟頫行书《自书诗帖》卷
元代赵孟頫行书《自书诗帖题归去来图》,绢本,24.3x11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釋文:題歸去來圖。生世各有時。出處非偶然。淵明賦歸來。住處未易言。後人多慕之。效顰惑蚩妍。終然不能去。俛仰塵埃間。斯人真有道。名與日月懸。青松卓然操。黃華霜中鮮。弃官亦易耳。忍...
王羲之草书《司州帖》
王羲之草书《司州帖》此帖所述,当与王胡之相关。王胡之曾被朝廷任命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但王胡之以疾病为理由一再辞让,未到任就去世了。《适太常帖》所谓“司州”即指王胡之。但此帖言“司州”,非人名之代称,而是指地名。“去无期也”是指王胡之赴司州之任已无指望。文中提到“大”、“野”、“...
王羲之草书《侍中帖》6种
王羲之草书《侍中帖》拓本,三行,十八字。此帖亦收刻于《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此帖第一行“侍中书”下有一点,历代释此有异议,北宋刘次庄、明顾从义认为是“书”字的重字符号,释为“书”。王澍则释为“白”字。从上下文来看,当从“白”,否则不通。又,“徐侯”之“徐”字, 王...
黄庭坚大字行书奉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
黄庭坚大字行书奉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刻石,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宋拓本。图源: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书。奉题琴师元公此君轩庭坚王师学琴卅年,响如清夜落涧泉;满堂洗尽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神人传书道人命,死生贵贱如看镜;晚知直语触憎嫌,深藏幽寺听钟磬。有酒如渑客满门,不可一日无此君。...
王羲之草书《里人帖》
王羲之草书《里人帖》,六行,四十七字。《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亦收刻此帖。又称《乡里人帖》。《宣和书谱》著录《乡里帖》,难以确定是指此帖,因为《淳化阁帖》卷六第三十五帖定名为《乡里帖》。释文:近因得里人書,想至。知故面腫,耿耿,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而髀中故不差,...
王羲之行草书《小祥帖》
王羲之行书《小祥帖》(二旬帖)释文:二月廿日羲之頓首,二旬期等小祥,日近傷悼深至,切割心情,奈何奈何。近得告為慰,力及數字,王羲之顿首。...
王羲之草书《发疟帖》
王羲之草书《发疟帖》,此帖亦收刻於《大观帖》、《绛帖》、《澄清堂帖》。释文:發瘧,比日疾患,欲無賴。未面邑邑,反不具,王羲之〔白〕。大意为:发疟疾,连日来身陷疾患的痛苦之中,无可如何。未能晤面,忧郁不乐。类及的情形不一一奉告。...
苏轼小楷《苏东坡书怀素自叙》
苏轼小楷《苏东坡书怀素自叙》,1927(民国十六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图源: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藏书。 款识:苏轼跋明桂坡安国同衡山先生鉴定真迹,时嘉靖十年辛卯秋九月既望识。张雨题记...
黄庭坚小行楷书《煮茗帖》
黄庭坚小行楷书《煮茗帖》。约元符二年(1099)作于戎州(四川宜宾)。凡5行55字。帖芯高27.4厘米。此明拓《清鉴堂帖》。 ...
黄庭坚小行楷书《刘生帖》
黄庭坚小行楷书《刘生帖》,约元符二年(1099)作于四川宜宾。凡6行74字。帖芯高27.4厘米。此明拓《清鉴堂帖》。...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