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苏黄米蔡
颜柳欧赵
二王书法
明清书家
名家书法
明代张弼草书作品《蝶恋花词轴》两种
明代张弼草书作品《蝶恋花词轴》两种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古千秋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能有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风云杳,天涯一点青山小。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纸本,148×59.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古词,书之。有倒句,以为何如...
明代陆粲行楷书法墨迹欣赏《事茗辩》
明代陆粲行楷书法墨迹欣赏《事茗辩》,嘉靖乙未(1535年)孟秋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衡山居士文徵明大字书法《事茗》
衡山居士文徵明大字书法《事茗》,此“事茗”二字为文徵明题唐寅事茗图卷引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黄道周楷书赏析《王忠文祠碑文》
明代黄道周楷书赏析《漳州新建王忠文先生碑祠》纸本,30×261.5cm,广东省博物馆藏。《王忠文祠碑文》笔划刚劲有力,点划出笔疾而露锋,收笔缓而蓄势,重笔势不讲究结体。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宋荦《漫堂书画跋》) 楷格遒媚,直逼钟、王。《王文治《快雨堂题跋》)...
黄道周行草书法欣赏《洗心诗卷》
明代黄道周行草书法欣赏《洗心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作书如戈戟森厉.极强调紧迫的撅笔习惯.结构每不外拓以见挑挞.也不求柔润以图妍媚.在同是帖学风气下的明代书坛可谓独树一帜。其力量感与压迫感似乎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来,既与文、董诸公的舒畅温雅绝然有异.也与徐渭式的粗放豪迈拉...
王铎行书诗册欣赏《王孟津书唐人诗》
王铎行书诗册欣赏《王孟津书唐人诗》,明天启六年(1626年),嵩山樵史王铎35岁书唐诗十八首。京口送别王四谊 储光羲江上枫林秋,江中秋水流。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落潮洗鱼浦,倾荷枕驿楼。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赠吏部孙员外济 张谔天子爱贤才,星郎入拜来。明光朝半下,建礼直初回。...
明代书画家居节行书诗稿六帧
明代书画家居节行书诗稿六帧,22×10.5cm×6。居节(约1524-约1585),字士贞,一作贞士,号商谷,西昌逸士,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徴明入室弟子。山水画法简远,有宋人之风。家本业织,籍隶织局,受织监孙隆诬陷,被拘系破家,晚年僦居虎丘南村,屋数椽,萧然自适,或绝粮,则旦起...
清代陈奕禧行书欣赏《滕王阁序卷》
清代陈奕禧行书欣赏《滕王阁序卷》绫本,22×170cm,江西省博物馆藏。陈奕禧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被并称为康熙年间书坛四大家。康熙本人喜爱书法,极为推崇董其昌的书风,朝中仿学董其昌书风的大臣多受到宠爱和重用,出现了一批崇董、法董的书家。陈奕禧虽然也受家风和时风影响,但在其内心有...
敦煌稀世珍宝:柳公权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敦煌稀世珍宝:柳公权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47岁时所作,《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代。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这件稀世国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带走,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清代吴熙载书法扇面作品欣赏
清代吴熙载书法扇面作品欣赏吴熙载篆书扇面《赠丹叔庾信咏屏风诗》纸本,51.5×18.2cm,扬州市博物馆藏。此扇篆书意态秀逸,字字回环合抱,圆转自然,是吴让之篆书代表作。释文:昨夜鸟声春,惊鸣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瑱绕杯唇。 何来一片雨。唤作阳台神。 高阁...
米芾致不二禅师书札《郡官帖》
米芾致不二禅师书札《郡官帖》,此米芾书法郡官帖为本站(yac8.com)在互联网首发!不二禅师即比丘守一。此僧曾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住在秀州(今浙江嘉兴)本觉寺,为云门宗七世传人。米芾书此帖时应任杭州观察推官。艺术赏析:1. 在米芾的书学思想中,有两个中心,一是追求平淡天成...
米芾书法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
米芾书法题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多识前辈,唯不识公。临纸想其风采。丙戌八月旦谨题。...
王羲之草书拓本《鹘等不佳帖》三种
王羲之草书拓本《鹘等不佳帖》三种,入刻《宝晋斋帖》。释文:鹘等不佳,都令人弊见此辈,吾衰老不复堪此。...
米芾早期书札赏析《雨寒帖》
米芾早期书札赏析《雨寒帖》此为致彦诚书札,米黻《雨寒帖》弱点是"相见晚归可少"这六字的行气虽呈一直线,但各个字看似关联性不高,"彦诚"两字较活泼,唯后者的字体和整幅作品不协调。释文:黻顿首。雨寒安胜。不知在施水资圣,奉寻不见,怏怏!张公必相...
王铎行书作品欣赏《单椒秀泽轴》
王铎行书作品欣赏《单椒秀泽轴》,纸本247×55cm,首都博物馆藏。释文:单椒秀泽不连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郦道元注济水 伯应老词宗 王铎 ...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