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碑帖长卷
>
书法长卷
书坛泰斗沈鹏最新大作《草书张九龄感遇四首》
书坛泰斗沈鹏最新力作七米长卷《草书张九龄感遇四首》唐朝张九龄写有著名的《感遇》诗十二首,沈鹏先生即兴以草书挥写其四首。质朴劲健的点线如虬龙古松,清幽纷披的结体似兰桂丹橘,开张练达,纵横驰骋,炉火纯青。草书《张九龄感遇诗四首》长卷,代表了沈鹏先生目前勇于探索的高度!...
王铎行草书诗卷《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
王铎47岁行草书自作诗卷赏析《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纸本纵26.9cm,横166cm,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近人马宗霍尝云:“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
明代米万钟草书《寿景孟诗卷》赏析
明代米万钟草书《寿景孟诗卷》赏析,25×331cm,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石隐米万钟书。米万锺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乃宋米芾后裔。陶宗仪《书史会要》谓米万锺“行得南宫家法与华亨董太史齐名,时有南董北米之誉。尤擅署书,擅...
张照行书欣赏《临宋人八书卷》
张照行书欣赏《临宋人八书卷》,绢本22×302cm,吉林省博物院藏。张照(1691-1745),初名默,字得天,清松江府娄县人。书法早年学董其昌,得母舅王鸿绪亲授;后又学米芾,并受赵孟頫较大影响。但不一意守师法,而是努力创新,特别是率真之作,更显得变化多端,精彩动人。...
祝允明草书手卷欣赏《怀知诗卷》
祝允明64岁草书手卷欣赏《怀知诗卷》,纸本29.8×545.5cm,嘉靖二年(1523年),上海博物馆藏。释文:怀知识诗 卧病泊然,缅怀平生知爱,遂各为一诗。少长隐显,远近存殁,皆非所计,只以心腑之真。凡有十八人,共诗一十九首。书似延卿尊舅亲家清览。枝山居士祝允明。岁寒十人。顾明...
陆居仁草书赏析《跋鲜于枢诗赞卷》
元代陆居仁草书赏析《跋鲜于枢诗赞卷》纸本,纵42.7厘米,横205.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段草书计四十三行,系陆居仁写在《鲜于枢行书诗赞卷》后面的一段跋。他用鲜于枢诗赞原韵作诗二章,一赞昭文(元昭文馆大学士释溥光);一悼伯机(鲜于枢字伯机)。跋后自题书于辛亥,即明洪武四年(13...
董其昌行楷书仿颜真卿法倪宽赞传卷
董其昌行楷书仿颜真卿法倪宽赞传卷,绢本纵36.8cm,横1579.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是董其昌60岁左右的作品。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主题是国家要兴盛,朝廷就必须广揽各方人才。唐初名臣褚遂良晚年曾书写过此帖。董氏...
张照行书作品《书御制读陶诗卷》
张照行书作品《书御制读陶诗卷》绢本,45×26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風雅久失墜。三百無人繼。斯文蘇李徒。權輿成五字。子建。嗣其音。清辭發幽思。卓哉彭澤翁。别擅此能事。自然無安排。一以道己意。至味寓澹泊。字句絶詭異。寄情五栁間。瀟洒標逸致。我今讀公詩。數過不能置。擬學...
董其昌行书手卷《苏轼和子由论书》
董其昌行书手卷《苏轼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橢。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何当尽...
清代张照行书《临米芾秋夜诗帖卷》
清代张照行书《临米芾秋夜诗帖卷》纸本,45.5×693.8cm,1738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枕邊秋雨鳴。槭槭作復止。起問夜如何。月色浸窗紙。出門元無雨。但見黃葉委。樹頭無幾在。落勢殊未已。亦知秋已深。不謂遽如此。惘然成一歎。人老固其理。 款署:米襄陽秋夜詩真跡落市駔手。乾隆...
清代张照行书《临米芾苕溪诗帖卷》
清代张照行书《临米芾苕溪诗帖卷》,纸本44.6×404.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秋。久賡白雪詠。更度采菱謳。縷玉鱸堆案。團金橘滿洲。水宮無限景。載與謝公遊。半歲依脩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峯伴不譁。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
黄宾虹金文书法手卷《大盂鼎铭文长卷》
黄宾虹金文书法手卷《大盂鼎铭文长卷》,尺寸:32×830厘米,嘉德2014春拍,成交价1725万元。黄宾虹(1865-1955)是著作等身的画学大师和金石学家,曾对西周大盂鼎铭文长期临摹。此卷是黄宾虹为陈柱所书,并附有黄宾虹致陈柱书札一通,及钱仲联、杨铁夫、冯振、启功跋。启功跋...
元代欧阳玄57岁楷书《春晖堂记》卷
元代欧阳玄楷书《春晖堂记》卷,纸本纵29cm,横102.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春晖堂记》一文记王伯善孝敬母亲,同时颂扬王母贤德。当时文人吴养浩取唐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意,名其奉亲之堂曰“春晖”,并请欧阳玄作此记。卷后题诗,均为咏颂王伯善奉孝母亲之事。此卷书于“至...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