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碑帖长卷
>
书法长卷
董其昌55岁行书临米芾吴江垂虹亭诸帖卷
董其昌行书临米芾吴江垂虹亭诸帖卷,绫本25×28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董氏节临米芾《垂虹亭诗帖》《蜀素帖》等,文字稍异。其用笔跌宕,寓颜于米,八面出锋,使转鲜明。“己酉”为1609年,董其昌时年55岁,正值其醉心宋四家尤其取法米芾阶段。 款署:董其昌临米海...
董其昌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卷
董其昌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卷,27×153.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虽仿孙过庭,而二王风神之秀逸、颜书骨格之盎然。所用砑纸光洁细腻,用笔凝炼遒劲,丝毫毕现,神完气聚。此卷分成两部分,前为行书节录《书谱》,后为论画一则,应系后人集装。钤“宗伯学士”印,应是1623年董氏69岁擢礼部...
张瑞图小字行楷书赏析《圣寿无疆词》
张瑞图行楷书杨巨源圣寿无疆词十首卷,金笺,25.7×347.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书作和张氏常见书风相比,显得平和许多,点画多见独立之处,然气韵不减,仍旧在古拙中显现出特有的意趣来。 款署:崇祯己巳冬十月书于白毫精舍。果亭山人瑞图。...
张瑞图草书手卷《酬李十六岐》
张瑞图草书手卷:王季友诗《酬李十六岐》,26×353cm,崇祯辛未(1631年)作,来源:嘉德秋拍。张瑞图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此后官运亨通,以礼部尚书入阁参机务,然犹趋附魏忠贤,崇祯帝即位,遂被罢免为庶民。在政治上是个软媚无行为人不耻的奸佞。然其书法却独成一家,峭拔纵恣,有邢(侗...
明代杨嘉祚章草书《琵琶行》
明代杨嘉祚章草书琵琶行卷,31×1050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杨嘉祚,字邦隆,号寨云,江西太和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广西左江道副使。其先任维扬,正值辽左之变,征兵措饷,颇有棱声。书法清古,与王雅宜笔法相类。写墨竹,有风寒暑雨之致。...
董其昌行书黄庭内景经卷
董其昌行书黄庭内景经卷,纵25.1厘米 横321.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节录《黄庭内景经》第八至十三章,然字句多有出入。“心部”少最后一句;“肾部”少半章,并有残破。镜面笺,光洁宜书,墨华滋润。仿《圣教序》笔法,兼有米芾风格。卷无年款,从书风判断应是董75岁后晚年作品。经清缪...
黄道周妻蔡玉卿楷书《孝经》卷
蔡玉卿楷书《孝经》,绢本23.7×37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蔡玉卿(1612-1694)字润石,福建漳州龙海人,15岁嫁黄道周为继室。蔡玉卿来到黄家,不但“事姑以孝闻”,且能刻苦攻读,临池泼墨,就是随黄道周上京途中,也坚持天天临摹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字帖。几经磨砺,字、画、诗均...
董其昌65岁行书寄陈眉公诗卷
明代董其昌行书寄陈眉公诗卷,纸本,纵25.9厘米 横112.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卷分前后两段,共抄七言律诗四首,并收于《容台诗集》,题为《赠陈仲醇征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这组诗用同一韵部,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诗意并不重复。基本都是描述陈继儒的隐居生活,体现了董其昌与陈继儒的深厚...
成亲王行书临赵孟頫书卷二十四赞
永瑆行书临赵孟頫书卷,纸本,纵35.2厘米,横24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其书法初师赵孟頫、欧阳询,又多观内府所藏,深得古人笔意。善真、行二体,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永瑆书法于...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书法信札卷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书法信札卷,26×189cm,嘉德四季第25期拍卖会,成交价:RMB 3,680,000王守仁的书法,初学《圣教序》,甚得右军之法,偶参时人笔意,神采苍秀,笔势纵逸,蕴藉而隽逸,豪放而舒展。徐渭曾称赞王阳明书法说:“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王...
董其昌的恩师许国楷书墨迹
明代许国《楷书札卷》,上海博物馆藏。许国(1527-1596),字维桢,安徽歙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董其昌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许国即为主考官,故董氏尊其为老师,并终生执弟子礼。1591年腊月除夕前五日,董其昌送许国回新安。许氏七十寿辰,董氏赋诗以贺之。...
刘小晴楷书《崇明成陆一千四百年记》
刘小晴楷书《崇明成陆一千四百年记碑》,高70cm,宽380cm,字径3cm,全文1272字。徐刚著,刘小晴书,高水准精刻。戊戌九月初一日揭幕、安置于崇明学宫。此碑落成,于崇明岛具有历史意义,也是上海书法界的重要事件。 邑人徐刚戊戌立夏撰于北京,一瓢斋主小晴书于崇明。...
唐朝书法公文《徐季海书朱巨川告》
唐代徐浩书法《朱巨川告身》,27×18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告身就是委任官职的文件,用现代通行的名词,就是任用公务员的派令。讲究书法的时代,一纸派令往往是央求名书法家书写,徐浩任职中央政府,由于皇帝喜欢他文辞丰富、下笔快速、书法又好。因此,下达给四方的命令,常出于徐浩的手...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