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搜索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书法篆刻
书法字帖
碑帖长卷
名家书法
书法资料
名家手迹
会员专栏
碑帖长卷
>
书法碑帖
行书石刻欣赏《李靖献西岳书》
宋崇寧三年李靖獻西嶽書,又稱:重刻唐李靖獻西嶽書,唐李衛公獻西嶽書,原石52.5×75.7釐米。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五月十五日,山西長治。 唐李衛公獻西嶽書布衣李靖不揆狂簡獻書西岳大王閣下靖聞上 清下濁爰分天地之儀晝明夜昏乃著人神之道又聞聰明正直依人而行至誠感 神信不虛矣伏...
宋徽宗赵佶题楮慧龙章云篆诗文碑
宋徽宗題楮慧龍章云篆詩文碑,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七日,上欄為北宋道教正一派道士楮慧的龍章云篆詩;下欄為宋徽宗親筆題文,拓紙高124釐米、寛72釐米,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藏。 鸞輿彩仗下層霄絳闕瑶臺一見招三萬七千當聖運坤寧忠孝助唐堯西臺長吏臣楮慧書士政和丁酉季冬旣望之夕天...
唐太宗李世民行书《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之铭并序》为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撰书于贞观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现存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27厘米。碑首左右雕螭首一对,并头下垂,身尾盘绕,无空隙,特别雄丽。中间额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属飞白体,李世民以飞白体所书的碑额,传世者仅此九字。...
宋代朱唏颜书法《龙隐洞诗刻》
宋慶元元年龍隱洞詩刻,朱唏顏撰文并書丹,1195年11月14日。原石高38.6釐米、寬111.2釐米;拓紙高47釐米、寬114釐米,15行、行6字,總字數85字。原址:廣西桂林龍隱巖。 局部大图欣赏 慶元之元至後二日遊壷天觀泛舟過龍隱洞小酌月上而歸新安朱希顏 浪道湘南是瘴鄉玉壷銀...
唐代姜睎楷书《姜遐断碑》附题跋
唐代姜睎楷书《姜遐断碑》宋元拓本,约唐玄宗即位后(712)刻。姜睎撰文并书,昭陵博物馆藏。姜遐碑,全称“大唐故吏部尚书姜府君之碑”,此碑早年断裂,碑首及上截觅失,仅余下截,故称“姜遐断碑”。姜遐(640-691),字柔遠,秦州上邽人(今甘肃天水市)。姜遐是大將軍姜行本之子。姜行本...
董诰楷书《御制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碑记》
董诰楷书《御制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碑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董诰(1740-1818),字雅伦,浙江杭州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进士,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 ...
宋代行楷书法拓本《中书劄子碑》
宋景祐二年中書付永興軍劄子碑墨拓本,尺寸:157x73公分,北宋「永興軍」意近「京兆府」,即以今西安市為治所的行政區。景祐二年(1035)二月,京兆建立府學。十一月,中書省又下達當地官員應遵守府學規定的公文書。府學主管陳諭按文建立此碑,今存西安碑林。碑書作行楷,連筆牽絲,鋒芒畢露...
唐玄宗李隆基行书赏析《常道观勅墨》
李隆基常道觀勅墨拓本,尺寸:113.8x60.3公分,開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手敕,命飛赴寺僧將常道觀還給道士。觀主甘氏等按敕立碑,碑陰又刻敕命執行人張敬忠的奏表。此碑至今仍在該觀三皇殿內,見證唐朝佛、道相爭的歷史,以及玄宗保護道教的態度。本敕作行書,筆力沉著,點畫凝重...
三国魏钟繇小楷法帖《调元表》
三国魏钟繇小楷法帖《调元表》,为钟繇"五表"之一。书于黄初元年(220),真迹久佚,仅有重刻本可见。收录于《伪星凤楼》、《泼墨斋》等丛帖中。摹本用笔尽管不及《宣示》精致内敛,但兴味意趣颇佳,也是好帖。...
唐代韦纵书法《盐池灵庆公颂》
唐代韦纵书《大唐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碑》清拓本,二十一开:31.8×37厘米。石在山西运城舜帝陵。唐贞元十三年(797年)。崔敖撰,韦纵书并篆额。宗颜鲁公,圆润刚健,然厚重处似不及。...
唐代张旭草书欣赏《肚痛帖》
張旭草書《肚痛帖》,33×52cm,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冷哉。...
怀素草书欣赏《寄边衣诗》
懷素草書《裴說寄邊衣詩》,31×52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針信手縫,惆悵無人試寬窄。時時舉袖勻殘淚,紅箋漫有千行字。書中不盡心中事…...
明代邢侗编书法丛帖《来禽馆帖》
《来禽馆帖》是明代邢侗主刻的一部书法丛帖,内容以书圣王羲之书法为主。邢侗将其所收藏的法帖名帖遴选并钩摹,由苏州镌刻名手吴应祈、吴士瑞父子精刻而成。自1592年至1600年(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历时八年。"来禽馆"是邢侗为自己读书之处所取的馆名。"来...
上一页
跳页
下一页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