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书法修为:人磨墨,墨磨人(2)

2011/12/1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4849


【5】中正平和、天人合一:书法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会了历代贤哲的广博智慧和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修为的内在性,讲究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的文化魅力,很适合东方人心性的表达。这或许能够成为解释在当前手写功能已失去实用价值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喜欢书法的理由。即使在经历了资本浪潮冲击的日本和韩国,也还是有一些人乐于此道。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在韩国称为“书艺”,在街坊间可看到有不少“书道”、“书艺”的研习所。一些企业老板或白领阶层人士白天忙完劳累的工作之后,晚上就到这里来跪在地上写唐楷汉隶,他们认为只有这样虔诚地跪地摹写古代的碑帖,才会找到和古人闲适宁静、潜心修为之气息相通的感觉,心情会感到畅快无比。原来他们已将书法作为一种“绿生生活方式”,以书法的修为去疗治现代追逐功利的浮躁心态,让人的精神生态获得平衡。
沈尹默先生称书法“无色彩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音而行音乐的和谐。”要对书法具有这样的体悟,如果不放松心灵,静气修养,恐怕难以达到如此曼妙的境界。
【6】人生境界,人格修养:近现代的一些躬行修为的书法名家,都以他们的人生境界和人格修养,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感人的魅力,留下可资传承的典范。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未出家时可谓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但在其艺术成就最辉煌的盛年却顿然离俗,出家后“诸艺皆废,唯书法不辍”。他在泉州的14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以书法广结善缘,留下了诸多的墨宝,诚如马一浮先生所言:“道人墨宝所在,宜足以消除兵劫矣。”由于他将人生的修为融入书法,他的字处处散发着个性人格的特色,故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
【7】儒雅谦恭,温和内敛﹕在书法中,书家的学识修养不仅表现为一种自己的面貌,还表现出其用笔结字中的古意和法度。赵朴初先生的书法儒雅谦恭,温和内敛,这是他博学和个人高尚人品修养的体现,他书体中蕴含着雍容和豫的“韵”和“力”,严谨缜密的“意”和“法”,于平和冲淡中流露出尚和思想与慈悲济世之心。林散之就说,赵字“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藏锋,神敛”。启功先生则感叹:“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邕),苏子瞻书,每日归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
【8】笔墨人生,人生笔墨;人们常说,善书者皆长寿。这或许是指书家求索不止修为不歇的精神易于形成一种从容淡定的养生状态吧。我见到百岁老人梁披云先生就有着这种感受。梁披云先生的书法隽秀挺拔、圆润浑厚,在东南亚、港澳和闽南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字迹墨宝遍及城乡。但晚岁他仍临池不辍,以书法伴其终生。在他94岁高龄时,我曾到他澳门的寓所拜访过他。老先生一袭米黄唐装素朴淡雅,对后辈一副谦谦君子古风,整洁明净的案台上,一笔、一砚,一册唐人法帖、一部《雪庐诗稿》,谈话中总离不开对书法的探究。他认为,中国书法学问很深,很多东西还是参悟不透,尤其是面对古代法帖,他总是感到存在着不足,因此,就得不停地探索,不断地研磨这就是书法大家“未有终极”的修为态度和磊落坦荡的虚怀气度。在他面前,我不禁反复斟酌着几个字:笔墨人生人生笔墨;人磨墨墨磨人?
这正是:点画横斜学问深,笔痕线道能传神;品韵高古功于外,书法修为墨磨人。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