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资料 > 理论知识
+

艺术品拍卖黑幕到底有多黑

2011/5/6    作者:书法欣赏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625

汇德果然出事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俊大为释然。

浸淫古玩行业十多年的李俊,在古玩城有自己的店铺和公司。近段时间,他一直得意于自己的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与一家名叫"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公司有关通过提供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安徽汇德引诱藏友签订委托合同,骗取了116位来自全国各地藏友的"血汗钱"。涉及拍卖品超过千件,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李俊当时多个心眼,才没成为第117位上当的藏友。

"汇德事件"揭开了当下艺术品拍卖黑幕的一角,震动了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引发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拍卖企业、藏家、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多方关注。

目前,上海、安徽两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流拍谜局

李俊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2009年8月,他把自己的藏品上传到一家古玩交易网站,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不久,他就接到合肥一家名叫安徽历藏文化公司年轻业务员的电话,称看到李俊的两件瓷器不错,建议他带着东西来合肥鉴定,如果东西确实好的话,可以在大城市巡回展览并上拍。

李俊听后心里为之一动,答应考虑一下。此后他上了该公司网站,发现确有这样的业务。没两天这位业务员又来电话,问考虑得怎么样?李俊问了问收费和如何拍卖的细节问题,业务员便不耐烦地催促他到合肥来。

“货到地头死”,这个做生意的常识李俊是清楚的。在李俊的追问下,业务员说要收取鉴定费和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业务员还说李俊的东西可估价几十万元。如此算来,需几万元手续费。这时李俊开始觉得可疑了,他回绝了业务员的“邀请”。

不久,他在网上看到当地媒体报道安徽历藏文化公司“流拍谜局”的消息,心里暗自庆幸。

没想到几个月后,李俊又接到一家名叫安徽汇德公司女业务员的电话,说辞竟和安徽历藏的业务员一样。他当即拒绝。

但这样的电话不断打过来。李俊火了,没想到对方竟然破口大骂。李俊觉得,这家公司有欺骗嫌疑,早晚要出事。他的感觉果然没有错。

2011年1月9日,由安徽汇德组织的所谓“2011年上海站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因绝大部分拍品流拍,引发拍品所有权人强烈不满。

经过现场众人互相交流发现,此次拍卖会现场“买家”几乎都是拍品所有权人,真正的买家少之又少,有几个甚至就是该公司雇来举牌的枪手。拍品所有权人这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

经当地媒体调查发现,安徽汇德通过提供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引诱各地百余名收藏者签订委托合同。

“大家都是从山东、山西、河北,甚至新疆等地赶来。共116人,分别给汇德公司交纳了1万元到400万元不等的手续费。”一位藏友介绍。

当地媒体报道称,安徽汇德并没有拍卖资质,只是借用了上海久鼎拍卖公司的名义。

事实上,安徽汇德和之前安徽历藏主导的“流拍谜局”,不仅在手法上一模一样,甚至连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也完全相同。

安徽历藏的操作模式是:业务员给藏友打电话,声称某个藏品很好,可以拍得高价钱;藏友心动后,双方签订拍卖服务合同。安徽历藏对藏品估价很高,随之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金额几千元至数万元,甚至更高;安徽历藏承诺将藏品包装后,在全国各地展览、拍卖;在参加某场拍卖会后,藏友们却被告知藏品流拍了;质疑上当受骗后,藏友要求退费,但基本都遭到拒绝。

安徽汇德和安徽历藏的“流拍谜局”,反映了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乱象和其中的一些潜规则。比如,出借资质、挂靠拍卖、虚假鉴定、虚报高价、欺骗收费、雇用拍托,等等。

“拍托”盛行

雇用拍托,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位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不能说每家都有吧,但至少95%以上的拍卖公司都是这么干的。就是那些大牌的拍卖公司,也是如此。”

这位业内人士叫刘涛,在业内混了八九年,换了两三家公司,这两年在北京一家中等规模的拍卖行作书画部经理。年纪不大,在北京已有三四套房。

“为什么要雇托儿?卖家多,买家少,特别是大的买家更少。没有托儿,拍卖气氛怎么上来?拍卖价格怎么上来?”对记者的疑问,刘涛不屑地说,这是行内的潜规则。社会上叫托,业内我们一般称为推手,这听起来更高雅一些。

刘涛给记者讲述了一桩拍卖公司状告“拍托”的离奇故事。

2010年2月,上海一家专门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和文物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民营拍卖公司,举办了一场大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为了吸引眼球,还别出心裁地为拍卖会冠名“海上旧梦”,并特邀沪上书画收藏家马明(化名)及旅美书画收藏家辛子琪(化名)担任拍卖会的特别顾问,并要求他们携各自的藏品参拍。公司方面分别与之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书。

当年4月1日,春拍开拍。马明以竞买人身份参加了竞拍,分别拍得辛子琪委托拍卖的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作品四幅,总价款271万元。

马明在拍卖会现场签署了这四件拍品的成交确认书,确认书上除了载明拍品名称、成交价格外,还约定买受人同意按《拍卖规则》载明的成交价的12%支付佣金,在成交日起7日内一并付清。

由于委托人和竞买人实际上是自己人,无非是在玩左手倒右手的把戏,马明自以为相安无事。孰料几个月后的一天,他却意外地收到法院发来的起诉状副本和开庭通知。

拍卖公司将他告上法庭,理由是马明无故拖欠拍卖佣金,要求马明按约支付佣金及利息损失30余万元。

在马明看来,“海上旧梦”拍卖会本来就是他和拍卖公司一起策划的,自己扮演竞买人一角并举牌拍下这几件拍品也是拍卖公司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营造拍卖现场的热闹气氛,并非真正的竞买人。

除了故意拍下“自己人”辛子琪的四幅书画拍品外,马明还拍下了自己委托拍卖的“枣红皮籽玉摆件”等4件藏品。拍卖会结束后,所有的拍品都已物归原主,并没有真实的拍卖交易,又哪来的交易佣金呢?

为支持自己的抗辩理由,马明向法庭递交了委托拍卖合同书、卖家清单、买家结算单等证据,特别是其中的一份由拍卖公司工作人员书写的内定举牌价格清单。在这一系列证据面前,拍卖公司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安排“拍托”、左手倒右手推高拍价等事实。

法院认为,我国拍卖法规定,委托人不得参与竞买,也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据此,判决驳回了拍卖公司的诉求。

这次意外事件,把国内拍卖行业“拍托”盛行的状况,彻底暴露在阳光下。

虚抬成交价格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虚抬价格是很多拍卖公司和买卖双方暗箱操作的常见手法。为什么要这么做,刘涛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一些新的拍卖公司在首拍中往往如此运作。他说,为了制造效应,有的还搞电视或网络直播。

其二,是为了提升拍品的价格,以便在艺术品再次流通时,出现高额的“指导价”借机吸引大买家。这是常用伎俩。

2005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北京红×阳拍卖公司的第一场拍卖会,就刷新了拍卖纪录。宋徽宗的《桃竹黄莺卷》拍得6116万元人民币。此前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拍卖纪录则是2530万元。不久有媒体发文称,竞拍得主只向拍卖公司汇出了1500万元。

据记者了解,虚增成交价这种做法,有的是拍卖公司直接策划的,有的则是买卖双方暗箱操作。为了达成交易,拍卖公司会迁就买卖双方的要求,睁一眼闭一眼。而这么做的目的,是庄家为了在一段时间内炒作当下某位画家的作品或手中的其他拍品。

具体的运作路线是:买家、卖家、拍卖行会事先约定一个真实的成交价,拍卖会上,买家或卖家会联系一些“托儿”,虚抬该艺术品价格。在叫价达到策划好的价位时,拍卖师就会落槌。但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结算时还是按照事先策划的价钱结算。

刘涛说,拍卖公司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能吸引到更好的艺术品和更大的买家,以在目前的拍卖格局下分得一杯羹。

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公司艺术品投资的操盘手或者竞拍手所为。他们在竞买某项藏品之时,可以和拍卖公司或卖主达成默契,将拍品的价格人为地抬高,然后从拍卖公司或者卖主处吃回扣。拍卖公司为收取佣金,卖主为确保成交和提高成交价,会接受这种行为。

成交价被这部分人人为地抬高,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失。

据记者调查了解,艺术品拍卖的黑幕还包括知假拍假、洗钱、行贿受贿、骗取银行高额贷款、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书法欣赏 © 2015 苏ICP备09026750号-2
【电脑版】  【回到顶部】